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2期
编号:11712124
《卒中》总编Hachinski寄语2008世界卒中日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0月3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2期
     在2008年世界卒中日到来之际,《卒中》杂志总编Hachinski(哈金斯基)教授于8月21日在线发表了相关述评[Stroke 2008, 39(9): 2407],摘译如下:

    2008年9月24日至27日,第六届世界卒中大会在维也纳召开。每年的世界卒中大会议题虽然涉及卒中的各个方面,但总有一个特定选题成为关注焦点。今年将特别强调与世界卒中日相关的一项主题,即“识别、治疗和预防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亚临床(无症状性)卒中的发生率是临床卒中的5倍,可影响思维、情绪和人格”。

    目前,“无症状性”卒中显然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3项纵向研究结果显示,1998年美国有77万临床卒中患者,而“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约有900万,另有近200万“无症状性”脑出血患者。近期发表的一项关于弗雷明汉研究的报告指出,平均年龄为(62±9)岁、既往无卒中史、在社区生活的每10人中就有1人罹患“无症状性”卒中。

    “无症状性”一词并不准确。因为,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其存在轻微的神经心理及神经功能缺失,因此,改称“亚临床卒中”更为恰当。亚临床卒中与弗雷明汉卒中风险相关,但导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另有其他因素。

    一旦小卒中被忽视,就会酿成大麻烦。发生一次亚临床卒中就意味着再次发生亚临床卒中、临床卒中和(或)痴呆几率的增加。每3人中就有1人在一生中会罹患卒中、痴呆或上述两种疾病,而亚临床卒中合并亚临床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是卒中和痴呆发病的基础。

    从实用角度而言,识别老年人的某些症状(如判断力、智力和人格改变,尤其是抑郁)显得十分重要,因为这些症状可能与亚临床卒中及脑白质改变有关。

    在检查方面,一种针对血管性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的5分钟筛查工具值得推荐,必要时医师还可进一步对患者行30分钟和60分钟的筛查。若患者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则有必要接受脑影像学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亚临床卒中。一旦确诊该病,则应从病因(如心脏、颈部和脑部)及相关危险因素出发予以治疗和预防。

    2008年世界卒中日的主题是“小卒中,大麻烦”,强调医师越早干预亚临床卒中,越可能取得成功,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云“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