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1683289
万方楼里品墨香 ——寻访名医处方真迹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18期
     杭州古城,人文荟萃,“万方楼”里砚墨飘香。在金秋十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为寻访历代名医处方真迹,浙江省中医院沈敏鹤副院长一行三人,叩响了“万方楼”主人林乾良教授的家门。

    林乾良,浙江中医药大学资深教授,从教30余年。林先生藏方8000余张,号称万张,故其寓所称为“万方楼”。攀谈间,我们得知林乾良教授,号印迷,福州人氏。幼时即随邻治印,青年时期负笈于浙江大学。1956年赴沪,参加卫生部主办的西医学中医研究班,成为中国第一代西学中医。先生业医而酷爱篆刻、书画,广交天下印人,潜心研究印学。先后拜陆维钊、韩登安、沙孟海三大名家为师。先生以印为乐,老而弥笃,富收藏,尤以印人作品闻名海内外。现为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成员,又为西湖印社、龙渊印社、秦岭印社及美国金石社之名誉社长等。曾赴美国、加拿大讲学并展览,先后在专业报刊发表文章两百余篇。著有《瓦当印谱》、《方寸万千》、《西泠八家研究》、《篆刻三字歌》等。

    林先生所藏处方真迹,自清朝咸丰、同治年间至今,以江浙地区为主,遍布全国,并及海外,有北京皇城四大名医之一的萧龙友,有从儒通医的张宗祥、马一浮,也有书画名家陆维钊、赵晴初、何公旦、诸乐三等的作品。林先生以为观方有四大看点:一为中医药,自属主体。方前均有脉案,详其四诊八纲,理法辨析,遣方用药,各有法度可循。二为书法,古今名医,多有较深的文学和书法功底。其中,如赵晴初、何公旦、诸乐三等,均以诗文、书画名世。三为工商、经济。处方上多遗留各方面信息,如药店钤章、校对制度、印花票税、药物价格等。四为名人与文物。不但医者为名家,病者或亦名流。如图所示即为浙江名医何公旦的处方。何公旦乃清代名医,号颂华,幼年勤习举子业,因而诗文、书画并精,又能治印,从儒通医,研究精深,临诊多效,故声名大噪,求医者踵相接,有远自湘、滇、鲁、粤诸省前来诊者。何氏又多才艺,多与当世之文人雅士往还。所书处方,可见他书法之精妙,挥洒自然,运笔多变。该方的病人为民国初年之浙江省省长,所书处方,系浙江省长公署之专用八行笺,其左下方有8字印出。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悠久灿烂的。从文明的曙光在东方大地上升起至今,中国传统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化学,以及诗歌、辞赋、绘画、雕塑、音乐等,与中医一起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辉煌殿堂。中医在中国的土地上迁延数千年之久,药物从数百种增加到数千种乃至上万种,方剂从数百首增加到数万首乃至数十万首,文献从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增加到洋洋万种之多,理论的更新、方法的丰富、技术的创新、疗效的提高,自不必言说,但其内在精神则一直是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医在它的千年之旅中是变而不变的,变的是形态与数量,不变的是精神。中医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深烙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印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相为连通,共成一体,丰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外在形式。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 百拇医药(于 伟 陈 健 浙江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