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铁杆中医 > 李致重
编号:11690582
科学 哲学 人 中医 名实 ——关于中医的科学定位(4)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20期
    四 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

    一门科学是否成熟,以下三条,缺一不可。1.特定的研究对象;2.特定、有效的研究方法;3.独有的概念范畴体系。这三条,中医都具备了。

    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是以整体层次上的证候为对象,以建立在哲学和系统论原理基础上的阴阳五行为方法论,所形成的以藏象经络和病因病机为核心的基础理论体系。笔者在《中医形上识》中,对中医和西医生物医学的定义是这样概括的:中医学是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如果把研究方法也包含进去,中医学则是以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方法研究证候及其变化规律而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如果从哲学和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上说,中医学是以哲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应状态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同书对西医生物医学的定义是这样概括的:以还原性科学方法,研究人的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层次上的结构与功能,所形成的防病治病的科学体系。后来在“中西医之间的公理性原则和人类医学革命”一文中,又对中医的科学定位补充解释说:“中医是哲学和系统论原理孕育的医学科学。”
, 百拇医药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巨著《黄帝内经》,对其所建立的医学理论体系是充分肯定的。比如,该书在“阴阳应象大论”里说:“论理人形,列别藏府,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名处;豀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

    德国汉学家M·波克特指出:“中医是成熟的科学,而且在两千多年前就达到了成熟科学的水平”。这句话,丝毫没有错。否则,经无数医学家之手,历近千年之努力而形成的《黄帝内经》,是不会用“各从其经”、“各有名处”、“皆有所起”、“各有条理”、“尽有经纪”、“皆有表里”如此坚定、明确的语词,作自我肯定的。《黄帝内经》之后,中医两千多年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这里结合本文以上各节的讨论,对于中西医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再做一些进一步的概括。中西医之间的共同之处,可以概括为三点:1.中医与西医皆是科学,皆有确切、系统的、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概念(范畴)体系;2.两者所面对的,皆是人的生命过程中的客观实在;3.两者的医学目的(或服务的对象)皆是人的健康与长寿,这个“人”皆由形上(或原形)、形下(或原质)两方面特性相合而成。
, 百拇医药
    中西医之间的不同之处,可以概括为五点:

    1.就研究对象而言:中医研究的客观实在是“物之事”运动、变化的过程,或者“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故着重于生命过程中整体层次上的机体反映状态。西医研究的客观实在是构成人的“物之质”的形态与结构,或者“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各个部分,故着重于生命过程中整体层下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就研究方向与方法而言:中医是朝着形而上的方向进行探索,着重运用了系统(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把“人”视之为因天道生成的“天然之物”,从整体层次上的“物之事”出发,一步一步地探求其形上性的生成、变化的原理和规律;西医是朝着形而下的方向进行探索,着重运用了还原(分析)性的研究方法——把“人”视之为可以主观地拆开与组合的器具,从整体层次下的“物之质”出发,一层一层地探求其各个细节的结构以及功能。

    3.就各自理论体系的形成以及概念、语词的逻辑学特点而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着重运用了综合—演绎的逻辑方法,其名词术语基本上属于抽象概念(或类比概念),以“像什么”来揭示其概念内涵;西医理论体系的形成着重运用了分析—归纳的逻辑方法,其名词术语基本上是具体概念(或实体概念),以“是什么”来揭示其概念内涵。
, 百拇医药
    4.就科学的一般性分类而言:中医属于哲学体系之下的医学科学,或者哲学与系统论原理孕育下的医学科学;西医属于物理学、化学体系之下的医学科学。

    5.就中、西医以上四条“不同之处”而言:这两种医学是科学范式彼此不同的医学体系,在基础理论上,彼此是不可通约性的关系,在医疗实践上,彼此是并存、并重,优势互补的关系;两者之间绝不是一者轻、一者重,一者古、一者新的关系,也不是一者落后、一者先进,一者科学、一者不科学的问题。

    以上所讲的“中西医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当属于从不同角度上对中西医科学定位的总结和概括。

    18世纪的哲学家康德针对自然科学忽视形上学的问题时强调说:“自然科学以形而上学为先决条件”。19世纪的哲学家黑格尔幽默地说:“一个有文化的民族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被当代扭曲了的“中医”,不论你讲得多么“富丽堂皇”,其实恰似“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所以,中医当前的最大危险是:本性上属于形上性科学的中医,疏远了哲学,偏离了形上之思,便丧失了中医的方法论;而丧失了方法论之后,中医的研究对象便被忽视、被丢弃了。因此“中医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的”这两个基本的学术问题,便说不清、道不明了。由此可见,造成当代中医困惑的真正原因,全在于“疏远了哲学,偏离了形上之思”这一条总根上。, 百拇医药(李致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