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其它 > 胃食管反流
编号:11692173
九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没正确用药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2008.11.11
     □郝建宇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疾病,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胃内容物(主要是胃酸)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黏膜炎症。其典型症状是烧心和泛酸,严重时可导致食管溃疡、出血和狭窄,甚至发生食管癌。胃食管反流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包括睡眠障碍、饮食受限、社交活动受影响等。

    我国在2005年时,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就已高达6.7%,然而去年的一项全国调查显示,仅10%的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其余患者在用药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认识误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误区一 认为可以不吃药

    迄今为止,药物仍是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很多患者出现症状时,认为通过改变饮食及生活方式就能控制症状,而不去医院就诊、用药。的确,膳食结构变化以及激烈的竞争等带来的精神压力是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对该病患者确实很重要。但对于疾病的治疗,单靠改变饮食和生活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 百拇医药
    胃酸过多是导致胃食管反流的直接“凶手”,因此药物治疗的基础主要是抑酸,抑制胃酸分泌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反流症状的缓解以及糜烂性食管炎的愈合,与治疗取得的酸抑制程度密切相关。打个比方说,就好像衣服脏了(病情发作),必须通过洗涤的方法(药物治疗),才能让它恢复到干净的状态(症状消失)。衣服干净后再加以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可以减慢脏的速度(病情复发),但如果不洗涤,是不能使脏衣服变干净的。如果不采取及时、正规的抑酸治疗,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症状;而长期的食管损害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食管狭窄、食管炎等,甚至食管癌。

    误区二 自己服用非处方药

    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的目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缓解烧心、泛酸等症状,治愈食管炎;二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很多人出于方便,凭经验到药店买“胃药”服用,这些药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可暂时缓解烧心等症状,但患者很有可能因认识不充分、服药不规范而延误进一步的诊断及治疗。因此,在开始治疗时,应该先请医生做诊断并给出治疗建议。如果一开始就盲目自行购买“胃药”,会为健康埋下隐患。
, 百拇医药
    胃酸是由胃黏膜中的壁细胞制造的,如果能抑制壁细胞上质子泵的作用,就可以抑制胃酸的分泌,因此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用来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目前国内共有5种PPI(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可供选用,其中新一代的PPI(如埃索美拉唑)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可迅速缓解多数患者的烧心症状。在选用药物时,多强调个体化治疗,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药物剂量、药物种类,不能一概而论。因此,患者不咨询医生,自行购买“胃药”服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三 未经医生同意自行停药

    除了选对药,用够疗程也很重要。胃食管反流病的正规治疗包括两个阶段:首先是初始治疗阶段,此阶段可以快速控制症状,避免病情反复发作。最常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使用PPI,同时联用胃食管动力药。非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初始治疗的疗程一般在1个月左右;糜烂性食管炎患者疗程是8周~12周。

    接下来是维持治疗。虽然经过初始阶段的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症状会得到缓解,但之后还可能会复发,因此多数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按照患者病情不同,又分为原剂量或减量维持、间歇治疗、按需治疗三种,这些都需要由专业医生来决定。

    但是临床发现,许多患者不遵守以上的治疗过程。药物可使多数患者的烧心症状在5天左右得到缓解,有些患者此时感觉不难受了,在未征得医生的同意下,就自行停药。而这种擅自停药的结果是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

    (作者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