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4期
编号:11711892
总结,各学组掌门人精彩演绎5分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4期
总结,各学组掌门人精彩演绎5分钟

     2008年10月11-12日,第八届全国消化学术会议在古城西安举行。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凑而有序,无论是报告者还是听会者,都对时间加倍珍惜。大会最后一项是各学组负责人总结点评会议热点,每人只给5分钟的时间。精彩一幕由此上演,各学组组长用最简洁浓缩的语言,总结了本次会议中各个分会场的精彩片段。

    9个“5分钟”内,各消化学组的工作接受了所有参会代表的“检阅”。

    动力学组

    动力研究贯穿胃肠道

    ■报告人:侯晓华 ■历时:3分30秒

    本次会议投稿论文涉及胃食管反流病(GERD)、功能性消化不良(FD)、肠易激综合征(IBS)和功能性便秘(FC)的基础与临床。来稿论文提示,小剂量抑酸剂维持治疗不足以预防食管炎复发,非糜烂性反流病与反流性食管炎可以相互转化;GERD与功能性烧心有不同的反流模式,采用食管电阻抗可予以鉴别;巴雷特(barrett)食管多发于男性、年长者,内镜下以短段、岛状型多见,肠上皮化生少见,但异型增生率高;FD患者存在胃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明显异常,其中餐后不适综合征患者较上腹痛患者的胃运动和感觉功能异常更严重。多中心大样本调查显示,慢性便秘以女性多见,妊娠分娩次数与便秘严重程度、便秘表现及盆底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 http://www.100md.com
    Hp学组

    Hp“走出”了胃肠道

    ■报告人:胡伏莲 ■历时:4分15秒

    Hp与胃癌关系始终是研究热点,Hp与胃肠外疾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次会议来稿论文提示,Hp感染可能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之一,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在丙肝合并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与HCV起着重要的协同致病作用,Hp感染可能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口腔Hp的检出与口腔卫生和胃内Hp感染密切相关。

    胰腺学组

    SAP规范治疗 需要内科医生

    ■报告人:许国铭 ■历时:4分20秒

    从来稿内容可以看出,消化内科开始重视胰腺疾病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本次会议讨论重点。专家报告提示,胰腺感染最重要的原因是内源性感染,2/3为革兰阴性菌,最常见者为大肠杆菌;肠内营养费用低,且能降低感染率,可能有利于保护肠道完整性,建议SAP患者首选肠内营养支持;对SAP患者早期进行监护,通过胰腺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预防和治疗心、肾和呼吸系统功能衰竭。今后应更加关注SAP发生机制的研究。
, http://www.100md.com
    胃肠激素组

    胃肠激素研究已融入各学组工作

    ■报告人:钱家鸣 ■历时:4分0秒

    多个学组的报告中都涉及到胃肠激素内容。胃肠激素对维持胃肠道黏膜完整特别是病理修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胃肠激素在便秘的发生、发展中同样意义重大,不同的便秘分型与不同的激素分泌异常有关。目前对胃肠激素在便秘发病中的具体机制尚有争议,某些胃肠激素的拟似药/拮抗剂可望为治疗功能性便秘提供新思路。明年胃肠激素学组计划开展交叉学科间的交流。

    介入协作组

    门脉高压 内科医生的新思考

    ■报告人:唐承薇 ■历时:5分10秒

    介入协作组是一个年轻的学组,成立于2008年4月,首次参加全国消化会议。分会场主题是门脉高压,探讨了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分流术、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技巧以及治疗中涉及到的内科学问题。肝胆外科同行给消化内科医生提出了宝贵意见。
, 百拇医药
    参会医师对介入分会场的评价:有理论,有临床实践,为消化内科医生开辟了新的视野,在学科交叉上给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有益的启迪。

    IBD学组

    IBD又来了!

    ■报告人:胡品津 ■历时:3分45秒

    炎性肠病(IBD)方面的投稿文章涉及IBD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围绕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使用的安全性进行从基因到蛋白的研究,紧密贴近临床实际,具有重要的卫生经济学效益,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借鉴。不足之处:单因单果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研究仍占大多数,此类研究能够说明问题的力度较差。应结合发病机制,从多环节、多层次、不同角度或多个细胞因子与信号通路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肝胆协作组

, 百拇医药     肝纤维化成为关注焦点

    ■报告人:程留芳 ■历时:4分36秒

    基础与临床并重,涉及肝胆疾病的各个热点领域,包括疾病病机的研究,新的治疗靶点和策略的探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疗效总结。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消化科医生的重视,肝纤维化成为关注焦点。不足之处是,胆道疾病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肿瘤学组

    细数中国胃癌发病特点

    ■报告人:李岩 ■历时:7分50秒

    肿瘤协作组对全国13个省市836例胃癌患者的流调显示,我国胃癌高发年龄为50~69岁。低学历及农民胃癌患病者较多,发生部位以胃窦最多,组织分型以低分化及高分化较多。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3%。Hp感染、萎缩性胃炎、高盐、腌制熏烤与油炸食物、烫食、饮酒、重度吸烟及抑郁焦虑为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诊断敏感性均较低,建议采用联合检测方法。

    青年学组

    青年医生英文交流与国际接轨

    ■报告人:段丽萍 ■历时:4分7秒

    本次会议首次设立青年委员英文交流专场,目的是为中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和锻炼的平台。本次会议共收到英文摘要156篇,以肿瘤、肝病、炎性肠病、介入专业为主,军队医院位列论文数量前三名。青年学组委员根据所交流论文的学术水平、报告者的英文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打分,评选出优秀论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