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5期
编号:11711753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 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论坛(一) 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临床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0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5期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专题会议纪要 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论坛(一) 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临床试验结果报告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CSPE)第八次全国学术年会于2008年9月18-21日在杭州召开。会议期间由CSPE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承办的专题会议: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论坛,吸引了全国各地相关专家和学者的积极参与,可容纳800余位听众的萧山休博园第一世界大酒店多功能厅早已座无虚席。人们翘首以待全国30余家三甲医院共同完成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循证医学临床试验结果公布。

    王方正、张澍、黄从新、黄德嘉、王建安教授任大会主席。美国心律学会沈温可(Win-Kuang Shen)教授及我国吴以岭、曹克将、浦介麟教授分别做了房颤药物治疗现状、整合调节心律失常药物干预新策略、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离子通道药物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专题报告。这些内容丰富的研究报告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兴趣,并引发了深入热烈的讨论。

    心律失常是一类十分常见且可引起严重后果的心脏病,发病率约占心血管疾病的20% 以上,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我国心力衰竭患者有近千万例,其中因恶性心律失常猝死者每年近百万例。正如武汉大学副校长、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所言,心律失常发病人群广泛,病因繁杂,因此人们对心律失常治疗的研究从未间断。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近20 年来,经导管介人治疗和器械治疗一直是心律失常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而药物治疗则处于相对低谷。尽管如此,对多数心律失常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而且,近年来一系列有关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已经对AAD治疗产生了重要影响,提示AAD治疗心律失常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Win-Kuang Shen教授就房颤的药物治疗、预防卒中、房颤最新治疗指南及房颤治疗的未来方向做了专题演讲。其内容新颖丰富,具有权威性,尤其是对刚刚出现的新药介绍,开扩了与会者的眼界。

    Win-Kuang Shen教授认为,房颤的处理方案可以从室率控制、维持窦律及预防卒中三方面着手。控制室率与控制节律一直是临床争论不休的话题,Shen教授称,房颤的节律控制原则在临床试验中并没有得到相应印证,对房颤伴心衰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强调了室率控制比节律控制更有临床意义。虽然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ACC/AHA/ESC)《2006房颤患者治疗指南》对维持窦律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有很详细的说明,但最新的研究证据却表明,对房颤的临床处理方法更倾向于室率控制,而维持窦律这一治疗策略却因种种主客观因素未能在临床实践中大彰其效。

    他的结论是:室率控制应当被作为房颤伴心衰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黄从新教授认为,既往对AAD评价体系的观点需要改变。一个理想的AAD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第一,必须能够有效遏制相应的心律失常;第二,必须能够降低心律失常性死亡率;第三,尽可能降低总死亡率。

    他说,目前抗心律失常西药已经陷入困境。文献显示,所有作用于单离子通道的药物均未能在遏制心律失常的同时降低心律失常的死亡率或总死亡率,甚至反而升高死亡率。对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如胺碘酮)的评价也处于尴尬的境地,既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其可遏制心律失常及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或总死亡率,也没有充分的依据说明它升高了死亡率。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可降低死亡率,但其仍有许多非适应证,如心动过缓、血压偏低等。这就迫使我们一定要在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方面寻找新的出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