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691519
机械通气在儿科中的应用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706kb)。

    第四节 机械通气在儿科的应用

    陶建平

    一、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新生儿及婴幼儿的呼吸器官正处于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解剖有其自身的特点: (1)鼻部、鼻咽腔较短,鼻道较窄;(2)舌较大、唾液分泌多;(3)喉、颈部位置较高;(4)扁桃体肥大;(5)气道上部最狭窄部位不是声门部而是声门下环状软骨部;(6)喉、颈及声门下黏膜易水肿;(7)气道管腔狭窄、气道壁软骨柔软、缺少弹性组织,黏液腺分泌不足而干燥,黏膜纤毛运动较差;(8)肺的弹性较差,肺泡数量少而间质发育旺盛,使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9)胸部柔软,胸廓呈圆桶状,肋骨呈水平走行,使胸腔小而肺相对较大。上述的解剖学特点决定小儿易患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和呼吸衰竭等疾病。

    (二)生理特点

    1 .呼吸频率与类型

    小儿代谢率高,耗氧量大,肺容量小,但是单位体重分钟通气量则接近成人。小儿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新生儿呼吸频率为40~50 次/分。婴幼儿为30~40 次/分,年长儿为20~25 次/分(表4-4-1)。新生儿及婴幼儿由于呼吸肌发育不全,胸廓活动范围小,以腹隔式呼吸为主。当小儿站立行走后则转为胸腹式呼吸。

    2 .肺功能

    小儿的潮气量、啼哭肺活量( crying vital capacity,CVC)、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和死腔/潮气量(VD/ VT)的绝对值均比成人低,但以单位体重计算值则与成人相近(表4-4-2)。由于小儿潮气量小,呼吸频率快,死腔/潮气量比值大,气道内单位时间流量增加,气道阻力相对增加,呼吸功也增加。在呼吸动力学方面,小儿胸廓柔软,胸廓/顺应性比较高,而肺的顺应性绝对值低。在肺顺应性方面,早产儿的肺顺应性低下,气道有陷闭倾向,功能残气址减少,肺通气恤流比值下降,加之新生儿的气道口径小,气道阻力明显高于成人,极容易发生气道阻塞。

    3 .动脉血气分析

    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大多有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生12小时后随着呼吸功能改善,除血氧分压值偏低外,各项血气指标有所好转。正常足月新生儿动脉血氧分压(PaO2)大于80 mmHg(10.67kPa),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于5.3 kPa(40 mmHg),pH值在7.4左右,碱过剩(BE)值在-2.5 mmol/L左右表4-4-3)。婴幼儿对缺氧的耐受力比成人强。这可能与血红蛋白量较高、心输出量代偿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表 4-4-1 小儿与成人呼吸生理学标准值

    新生儿1岁8岁成人分钟通气量(L)0.641.54.06.0潮气量(ml)1650200500呼吸频率(次/分)40302016顺应性(L/cmH20)0.0050.010.0250.1气道阻力〔 cmH2O/(L.s)〕31.219.76.52.0表 4-4-2 新生儿与成人呼吸功能值

    新生儿(生后1日)成人潮气量VT(ml/kg)65~6死腔通气量VD(ml/kg)2.02.2死腔气量/潮气量VD/VT0.30.3肺泡通气量VA(ml/(min.kg)100~15060肺总量TLC(ml/kg)6386肺活量VC(ml/kg)3352功能残气量RV(ml/kg)3430闭合容量Closing Volume(ml/kg)127残气量RV(ml/kg)2316动脉血氧分压PaO2(kPa)10.6712.67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kPa)4.67~5.235.33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kPa)(吸氧浓度 FiO2=0.21)3.609胸廓顺应性(L/cmH2O)0.0240.2肺顺应性(L/cmH2O)0.0050.2注:1 cmH2O=0.098 kPa

    表4-4-3 小儿动脉血血气分析正常值

    新生儿<~2岁2岁~成人成人pH值7.30~7.407.30~7.407.35~7.457.35~7.45PaCO2(kPa)4.0~4.74.0~4.74.7~6.04.7~6.0(mmHg)30~3530~3535~4535~45PaO2(kPa)8.0~12.010.6~13.310.6~13.310.6~13.3(mmHg)60~9080~10080~10080~100SB(mmol/L)20~2220~2222~2422~27BE(mmol/L-6~2-6~2-4~2-3~3SaO2(%)90.0~96.595.0~97.795.0~97.795.0~97.7(三)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自胎龄22~24 周开始出现,35 周后开始增多,其半衰期为14小时。早产儿可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生成不足而出现呼吸容迫(RDS )。 此外,缺氧、酸中毒、严重感染、休克,外伤、中毒、低温、人工呼吸、过度通气及高浓度吸氧等,均可影响Ⅱ型细胞的分泌功能而致表面活性物质缺乏。

    二、儿科的人工气道及管理

    (一)儿科的人工气道的选择及特点

    气管切开虽可减少呼吸道解剖死腔,改善通气,利于吸痰,并可保留数月至数年而长期使用,且不妨碍经口进食。但对儿科患儿来说手术创伤大,易合并感染及气管损伤,另外随着气管内插管技术的提高,目前儿科较少使用气管切开。因此儿科机械通气的人工气道主要是气管插管,儿科的气管导管有以下特点:

    (l)婴、幼儿气管导管一般不需带充气套囊,易发生气管内漏气影响通气效果。

    (2)新生儿、婴儿的喉位置较高并靠前,相当于第3~4 颈椎,可给插管时暴露和观察声门带来一定困难,在插管时应注意准确选择合适体位和喉镜舌片。

    (3)婴幼儿呼吸道黏膜娇嫩,组织松软,黏膜下血管丰富,在做气管插管时动作不当可引起局部黏膜损伤和出血,严重者可引起组织撕裂或创伤。插管时喉部及声带的损伤还可使喉水肿及喉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4)新生儿和婴幼儿支气管分叉一般在第3~4 胸椎水平,年长儿则为第4~5 胸椎水平。婴、幼儿插管时应特别注意深度,防止进入右支气管,影响肺通气或造成气管损伤。

    (5)儿科患儿呼吸道先天性畸形相对较多,在气管插管时应注意。

    (二)气管插管口径及固定位置的选择

    表4-4-4 气管插管口径及固定位置的选择

    插入长度(cm)年龄导管内径(mm)经口气管插管(cm)经鼻气管插管(cm)早产儿2.5~3.07~98~12足月儿3.0~3.51012半岁3.511131岁4.012152岁4.513164岁5.015176岁5.516198岁6.0182010岁6.5202212岁7.02122 小于2 岁的儿科患儿也可按公式:导管内径=(年龄÷4 ) + 4 ±0.5 mm,经口气管插管深度=(年龄÷2 ) + 12 mm来计算;一般8 岁以下气管插管不需带充气套囊。

    (三)气管插管口径及固定位置的选择

    表4-4 -5 儿科常用喉镜镜片的类型和型号

    年龄Miller(直型镜片)Macintoch(弯型镜片)早产儿00~0-新生儿002岁以上112~6岁1~21~26~12岁2212岁以上33(四)儿科人工气道的管理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706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