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13 > 正文
编号:11699253
准分子基本知识.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248kb)。

    准分子基本知识

    张建军

    2005/04/06

    屈光不正

    ? 当眼球在调节松弛状态下,来自5m以外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称为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

    病因

    ? 遗传因素:一般认为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中低度近视属多基因遗传。

    ? 发育因素:婴幼儿眼球过小,常为生理性远视,随年龄增加,眼轴组件逐渐延长,而趋向近视,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

    ? 外因:近距离工作,字体不清或过小、照明不足、姿势不良都于近视发生有关。

    眼底改变

    ? 近视弧形斑:由于眼轴伸长,巩膜扩张,脉络膜从视盘颞侧脱开,暴露巩膜形成白色的弧形斑,重者可见环型斑,斑内可见散在色素和脉络膜血管。

    ? 豹纹状眼底:后极部巩膜扩张,引起脉络膜血管伸张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营养改变,色素脱矢,使脉络膜血管暴露呈豹纹状。

    ? 黄斑部改变:可有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板,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素板,称Fuchs斑

    ? 巩膜后葡萄肿:眼球后极部局限扩张所致

    ? 周边部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视网膜裂孔、可发生视网膜脱离

    ? 玻璃体液化浑浊、后脱离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

    ?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retinal lattice degeneration)是重要的与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有关的视网膜变性。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曾经用过许多名称,如蜗牛迹变性、纤维化的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是1952年由Schepens 所提出的。

    ? 发生率及部位 格子样变性发生率为6%-10.7%尸检达到48%,大多数发生于20岁前,双眼发生率为34%-42%无性别、眼别、种族 差异。视网膜格子样变性大多位于上下中线附近,即上方11:00-1:00;下方 5:00-7:00,尤其以鼻下方最多见。大部分呈与锯赤缘平行的长方形,多位于赤道部及之前,长度0.75-18mm,宽度0.15-3.45mm不等。大多数为单层,少数也为多层、偶尔也有锯齿缘垂直方向排列的。

    ? 病因 视网膜格子样变性有三个基本特点:

    1.局部视网膜变薄

    2.邻近的玻璃体液化

    3.病变区有神经胶质增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24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