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4 > 正文
编号:11699335
疼痛诊疗学.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94kb)。

    疼痛诊疗学

    一、疼痛诊疗学的概念

    (一)疼痛的定义

    疼痛(pain)是人体的一种感觉与体验,同时伴有不愉快的情绪改变。这种感受和反

    应与机体存在着明确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

    关。

    1979年WHO和1986年国际疼痛研究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给疼痛下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

    愉快的 感觉和情绪方面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实际上的或潜在伤害联系着的,或者说疼痛是

    患者从受伤害的角度进行描述的一种症状。疼

    痛经常是主观的"。

    * 对患者而言,疼痛一方面是机体面临刺激或疾病的信号,另一方面又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 对医生而言,疼痛既是机体对创伤或疾病的反应机制,也是疾病的症状。

    * 急性疼痛伴有代谢 内分泌甚至免疫改变,而慢性疼痛则常伴有生理 心理和社会功能改变,需要及早治疗。

    从临床角度看,疼痛有以下特点:

    1. 疼痛是由于机体受到内、外伤害性刺激所

    产生的一种临床症状;

    2. 疼痛是机体的主观感觉和体征,包含有

    生理和心理(认知、情绪......)等各方面因素;

    3. 疼痛的生理反应包括疼痛感觉和疼痛反

    应,疼痛反应可以是局部的或全身反应。每个人

    在不同的环境、机体不同的生理活动状态下,其

    感受和反应不同;

    4. 疼痛的生理学意义对于机体在一定程度的

    疼痛通过痛觉和痛反应使机体迅速作出适应性

    防御反应,具有保护作用。

    但过强的疼痛可以给机体造成一定损害(痛苦、生活质量、应激反应)。

    不能单独依靠疼痛出现与否来判断机体有无

    损害或疾病;

    5. 机体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个体差异很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复杂性。

    疼痛是第五生命体征

    *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主席提出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症。

    * 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上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 2002年在第10届IASP大会上,与会专家达成共识---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疼痛产生的机制

    * 一,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急性疼痛为伤害感受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是疼痛形成的神经传导基本过程,这一基本过程可分为4个阶梯:伤害感受器的痛觉传感;一级传入纤维 脊髓背角 脊髓-丘脑束的痛觉传递;皮层和边缘系统的整合;下行控制和神经介质的痛觉调控。

    二, 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 (一) 慢性疼痛的发生机制

    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

    外,慢性疼痛的发生还有不同的机制:

    1,伤害感受器的过度兴奋

    慢性刺激---脊髓背角细胞---病理变化--释放神经递质--产生逆向动作电位;

    储存在神经末梢的化学物质颗粒释放P物质合成神经生长因子,提高了伤害感受器的兴奋性,增加外周痛觉信号向中枢的传递。

    * 2.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

    慢性疼痛表现为组织损伤愈合后的持续性疼痛.神经损伤导致神经元的异位电活动识痛觉异常的生理基础.临床表现为幻肢痛;痛觉过敏;痛性感觉异常.

    * 3.痛觉传导离子通道和受体异常:

    神经损伤区及它的DRG神经元对离子通道药物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正常神经.神经轴突的钠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通道都可能发生异常分布和异常表达,大量的异位和自发的非编码传入放电,促使痛觉过敏和感觉异常.

    * 4.中枢神经系统重构

    慢性疼痛的"疼痛记忆"表现为损伤治愈后疼痛信号的依然存在.这种"疼痛记忆"并非心理性因素的结果,而是具有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构的病理基础."疼痛记忆"将进一步加重慢性疼痛对患者认知行为和精神心理的损害.

    * (二)脊髓损伤后的幻觉痛发生机制

    脊髓损伤后的幻觉痛是脊髓损伤所致的一种慢性疼痛,指患者感觉发生于损伤平面以下已丧失皮肤痛觉区域的疼痛,又称中枢性疼痛.

    * 可能由于脊髓损伤后感觉传人的缺失促使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抑制减弱或丧失,激活损伤前大脑对痛觉记忆的神经递质,使由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及交感神经等传人系统传来的非伤害性刺激触发的神经元池长时间异常疼痛放电模式,传入到皮层引起痛觉.

    * 也可能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痛觉受体重新分布及敏化,临床表现为自发持续的麻木痛

    (二)疼痛的分类

    其分类方法很多,包括:按原因分,按部位

    分,按疼痛性质分,按发生时间分等。临床上常

    按发生的部位、原因和性质将疼痛分为:

    1. 末梢性疼痛

    (1)浅表痛 (2)深部躯体痛 (3)内脏痛

    2. 中枢性疼痛

    3. 精神性疼痛(心理性疼痛)

    临床上特别重视区分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1. 急性疼痛

    急性疼痛及其反应(植物神经系统、心理、行为)是由损伤或(和)疾病(皮肤、深部躯

    体结构或内脏的)所致的伤害性刺激所引起,主要不是由心理或环境因素引起的。对急性疼

    痛给予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或)疾病、损伤

    的自限性结果,疼痛及其伴随反应通常在短时

    间内、数日或几周之内消失。如治疗不当可变

    为慢性疼痛。

    2.慢性疼痛

    疼痛持续存在超过通常的急性疾病过程或合理

    的损伤愈合时间一个月以上;以及疼痛伴有导致

    持续性疼痛的慢性病理过程或疼痛每隔一段时间

    复发一次者均属于慢性疼痛。慢性疼痛可由以下

    因素引起:

    (1)躯体结构或内脏的慢性病理过程。

    (2)部分周围神经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或二

    者长期的功能失常。

    (3)心理的或环境因素。

    对慢性疼痛应予恰当评价,选用合适的治疗方

    法,以免成为难治性疼痛。

    (二)疼痛诊疗学

    疼痛诊疗学(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in,pain management)是研究和阐述疼痛及其相应

    病因的诊断与治疗的学科,是麻醉医学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一个新的学科。

    麻醉医师从事疼痛诊疗有其历史根源和有利基

    础。

    疼痛诊治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疼痛学的研究和发展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医师参

    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人们对疼痛诊治日益重视,要求更加迫切。

    二、疼痛学简史

    人类从一开始就休验到疼痛并试图减轻疼痛。

    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记载了阿片的应用;

    公元前1500年埃及就用大麻及罂 粟止痛;

    公元前457-227年,<<黄帝内经>>记载针灸治疗疼痛;

    现代意义的疼痛诊疗学形成较晚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9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