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加工炮炙 > 资料
编号:11700398
中药炮制科研思维方法探讨(3)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8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38期
    三、制定研究方案、确定试验指标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紧密结合中医用药经验。

    中药炮制是直接为中医临床治疗服务的,只有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中医的用药经验开展炮制研究,才能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木香是常用的行气药,《本草纲目》称:“凡入理气药,只生用,不见火。若实大肠,宜面煨熟用”。北京中医学院中药研究班从化学研究入手,观察到木香煨制后挥发油损失20%左右。折光率、旋光度和比重等理化性质亦有改变。考虑到中医关于煨木香实肠止泻的经验可能与肠管蠕动作用有关,故将煨木香制成水煎剂,用家兔离体肠管作试验,证明确有显著抑制肠管蠕动的作用。为进一步证明挥发油的作用,又将蒸馏生木香和煨木香所得的挥发油分别制成乳剂,重复以上试验,结果显示煨木香的挥发油抑制作用较生品显著增强。表明煨木香的炮制原理是通过改变其挥发油的性质,实现增强木香实肠止泻的作用。另外,日本小岛喜久男等人研究大黄泻下作用的经验亦具有启发性。他们注意到中医用大黄的泻下作用只限于实证,对虚证不仅无效,且可使便秘加重的经验。因而用试验方法,证明了大黄只能作为实证便秘的泻下药。另外,中医用大黄的泻下作用,除强调“生用”及“后下”以外,一般都令病人夜间睡前服药。认为药物的吸收过程正是睡眠时间,而天明起床后多数患者的泻下作用开始发生。有研究者证明大黄的泻下作用确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实验小鼠夜间给药致泻作用强于日间给药。日间给药的致泻ED50较夜间给药致泻ED50大4.89倍(健康鼠)或9.69倍(甲亢鼠)。

    苦杏仁是常用的止咳平喘药。上世纪60~70年代有的药学工作者根据杏仁油内不含止咳平喘成分(苦杏仁苷)这一事实,提出榨油后用苦杏仁霜于临床,将杏仁油另作它用,并进行了综合利用的实践。但是,此举不仅因为杏仁霜不易保管,容易吸湿变质,而且中医界也不予认可,无法推广。原因是中医理论认为咳喘之病属于肺,而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在临证时,见有痰浊壅塞,肺气不宣的咳喘证往往伴有便秘或下痢等症,治疗时宣通肺气,则大便自调。反之,大便秘结,也常伴有肺气壅塞,喘满不止,治疗时润肠通便,则咳喘自消。可见,中医用苦杏仁治疗咳喘症,既用其止咳平喘之效直达病所,又用其脂肪油润肠通便促使喘满自消,表里兼顾,效果理想。这些问题均值得我们炮制研究工作者在考虑研究方案、分析问题时认真注意。化学及药理研究,是基础研究工作,最后必须取得临床认可。如果中医临床用之有效,而实验结果无效,就应该慎重考虑研究方案及指标选择。不可轻率地以实验结果否定临床疗效。(待续), 百拇医药(原思通 王祝举 张志杰 李娆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