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8年第48期
编号:11710938
专家热议JUPITER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年第48期
     上海长征医院吴宗贵教授:

    从德国著名细胞病理学之父菲尔绍(Virchow)于1856年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内膜炎”概念,到1999年美国著名病理学家罗斯(Ross)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已跨越百年历程。逆转斑块进展的REVERSAL研究发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C反应蛋白(CRP)均降低时,斑块逆转效果最佳,患者心血管获益更多。积极降胆固醇治疗减少心肌缺血研究(MIRACL)则证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使用他汀治疗早期的更多获益源于CRP的降低。

    尽管如此,仍缺乏以炎症为明确靶标进行干预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证据,而JUPITER研究发现瑞舒伐他汀可使胆固醇水平较低但高敏CRP(hs-CRP)水平升高的患者发生卒中、心脏病及其他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大幅降低。在将血脂干预从LDL-C延伸至LDL-C和CRP双靶点的同时,再次把心血管病研究的目光聚焦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关键性作用。

    解放军总医院叶平教授:

    JUPITER研究表明,在传统意义上尚不需他汀类药物干预的人群中,不足2年的他汀治疗可安全、有效地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及全因死亡。虽然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但目前也普遍认为,炎症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汀是兼有降LDL-C和抗炎作用的最有效药物。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心脏转归研究降脂治疗亚组(ASCOT-LLA)和阿托伐他汀糖尿病协作研究(CARDS)关注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级预防,JUPITER研究则将一级预防的干预从LDL-C拓展至LDL-C和炎症双靶点,进一步提供了他汀治疗有效减少心血管事件的证据。

    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教授:

    JUPITER研究提示他汀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时间可能要前移,不仅需重视有明显危险因素的人群,对于LDL-C不高,但hs-CRP水平升高的人群,也需尽早使用他汀,防患于未然。对于hs-CRP水平升高的人群LDL-C水平更低一些,临床事件会更少一些。JUPITER研究其实是对他汀既往研究的再次验证和补充,并拓宽了他汀使用范围。,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