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随笔51·腧穴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12日
腧(shù)穴,又称穴会,俗称穴位,是人体各组织间的交会衔接处,凡经络、肌肉、骨骼、脏腑的衔接部位,必有穴隙所指,所以称为穴位。
之所以称为穴会,因为穴位是经络的相会之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所谓腧穴,腧为流通处,穴为孔隙,精气从孔隙流通之处为腧穴(穴位)。
其中脏腑与背脊处精气相连的穴位称为俞穴,在胸腹部精气相连的为募穴。俞,转输之意;募,募结、结聚之意。《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募在胸腹部,俞在背脊部,如果将人的躯干看作一个整体的话,胸腹部为阴,背脊部为阳,所以说“募皆在阴”,“俞皆在阳”。
由于俞募与人的脏腑精气相连,是人的脏腑精气的外在灌注处,所以调节俞募可以帮助治疗脏腑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dān,热)。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大意是说,有一种病叫做胆瘅,热病,病人表现为口苦,谋虑不决,是胆虚,气上溢的原因。不仅肝取决于胆,十二脏腑皆取决于胆,所以治疗此病除了取合穴阳陵泉外,还可以加上胆的募俞穴。胆的募穴“日月”穴,胆的俞穴为后背“胆俞”穴。例如对于胆小的人,除作意自己要增强魄力外,还可以按摩“日月”、“胆俞”、阳陵泉穴以增强胆气。
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心包的募穴膻中、心的募穴巨阙、胃的募穴中脘、三焦的募穴石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均归任脉,肺的募穴中府归肺经,肝的募穴期门归肝经,胆的募穴日月归胆经,脾的募穴章门归肝经,肾的募穴京门归胆经,大肠的募穴天枢归胃经。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黄帝内经太素》注:“有浮肿者,不可治络,宜疗经穴也。”这两段话是说,治脏可用其俞穴,治腑者可用其合穴,浮肿的可取其经穴(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腑气不足可以采用合穴。《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入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除了募、俞、合穴外,还有五俞穴和六俞穴。《黄帝内径灵枢·本输篇》在论“十二经脉”的开端时,提出了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和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它们都处于肘膝以下,是阴阳经气交换的重要场所,共七十二穴,合称“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是重要穴位,在防治疾病上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应该了解。
2006年11月20日于北京
, 百拇医药
之所以称为穴会,因为穴位是经络的相会之处。《黄帝内经素问·气穴论》:“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所谓腧穴,腧为流通处,穴为孔隙,精气从孔隙流通之处为腧穴(穴位)。
其中脏腑与背脊处精气相连的穴位称为俞穴,在胸腹部精气相连的为募穴。俞,转输之意;募,募结、结聚之意。《难经·六十七难》:“五脏募皆在阴,而俞皆在阳。”募在胸腹部,俞在背脊部,如果将人的躯干看作一个整体的话,胸腹部为阴,背脊部为阳,所以说“募皆在阴”,“俞皆在阳”。
由于俞募与人的脏腑精气相连,是人的脏腑精气的外在灌注处,所以调节俞募可以帮助治疗脏腑的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帝曰:有病口苦,取阳陵泉。口苦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胆瘅(dān,热)。夫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为之使。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治之以胆募俞,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大意是说,有一种病叫做胆瘅,热病,病人表现为口苦,谋虑不决,是胆虚,气上溢的原因。不仅肝取决于胆,十二脏腑皆取决于胆,所以治疗此病除了取合穴阳陵泉外,还可以加上胆的募俞穴。胆的募穴“日月”穴,胆的俞穴为后背“胆俞”穴。例如对于胆小的人,除作意自己要增强魄力外,还可以按摩“日月”、“胆俞”、阳陵泉穴以增强胆气。
募穴不一定分布在脏腑所属的经脉上,心包的募穴膻中、心的募穴巨阙、胃的募穴中脘、三焦的募穴石门、小肠的募穴关元、膀胱的募穴中极均归任脉,肺的募穴中府归肺经,肝的募穴期门归肝经,胆的募穴日月归胆经,脾的募穴章门归肝经,肾的募穴京门归胆经,大肠的募穴天枢归胃经。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黄帝内经太素》注:“有浮肿者,不可治络,宜疗经穴也。”这两段话是说,治脏可用其俞穴,治腑者可用其合穴,浮肿的可取其经穴(经脉上的穴位)进行治疗。
所谓合穴就是全身经脉流注会合的穴位,腑气不足可以采用合穴。《黄帝内经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合入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委中),胆合入于阳陵泉。”
除了募、俞、合穴外,还有五俞穴和六俞穴。《黄帝内径灵枢·本输篇》在论“十二经脉”的开端时,提出了五脏的井、荥、俞、经、合五俞穴和六腑的井、荥、俞、原、经、合六俞穴。它们都处于肘膝以下,是阴阳经气交换的重要场所,共七十二穴,合称“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是重要穴位,在防治疾病上有很好的疗效,我们应该了解。
2006年11月20日于北京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