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原辅材料管理 确保生物制品安全有效
□本报记者 王华锋
加强原辅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生物制品原辅材料相关技术法规;另一方面,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原辅材料质量的内部控制,从原辅料使用的源头以及工艺过程控制把好质量关,最大限度地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谈到我国对药用辅料的管理现状时,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佘清主任指出,目前,国内缺少专业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许多生产用辅料来源于化工企业,缺乏药监部门的有效监管。大多数生产辅料的企业没有施行相应的辅料GMP管理,厂房、设施、工艺等相对落后,质量不稳定,批件差异大,对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药用辅料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大对药用辅料的管理力度,即将出台《药品辅料注册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药用辅料的审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正在逐步推行药用辅料GMP管理,对辅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在辅料生产过程控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对于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非药用标准的辅料,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相关标准。
, 百拇医药
那么,在生物制品原辅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中应关注那些问题呢?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洪小栩博士认为,重点应关注原辅材料的源头管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药用辅料监管体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必然要更多地承担起对所使用的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在对生产用原辅料进行质控的基础上,原辅料的源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原辅材料的来源是否适合于生物制品的使用,特别是动物来源的生物材料,生产所使用的动物组来源是否符合要求;原辅料生产企业是否实施辅料GMP管理,是否具有相应厂房设施和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是否配备了与产品质量控制相配套的检测设备,仪器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校正,以及是否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检定技术人员等;生产工艺是否稳定、合理,对动物来源的产品是否采用了经验证的病毒灭活工艺进行处理,对于牛源的生物材料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BSE的风险等;生产企业和供应商是否严格执行产品的包装、保存运输的管理要求,包括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外界杂质的介入,对温度敏感的材料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保存和运输。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采购原辅材料前,通过对供应商的全面相关审核,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制品原辅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 百拇医药
此外,原辅料的稳定性对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关系重大。佘清强调,使用原辅料时应考虑其用于制剂的效期,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如生产过程中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其剩余效期应不低于制品本身的有效期;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原辅料稳定性的影响,如人血白蛋白pH环境是6.4~7.4,制剂的环境通常为pH7.0~8.0;另外还要考虑到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对制品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原辅材料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品安全性。对于效期较长的原辅材料,生产企业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在有效期内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质量可靠。
同时,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工艺过程控制,完善工艺去除原材料残留效果的验证工作,建立原材料残留量以及原辅材料成分质控方法,制定安全范围内的检测指标,降低因原辅材料的使用给制品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洪小栩表示,生产企业不应擅自改变原辅料的成分或含量,因为无论是这些成分还是比例的改变,都可能对制品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可能对人体产生免疫原性的影响。因此,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如改变辅料的成分或含量,应在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向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佘清认为,应不断完善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于制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全面深入进行因果关系的调查,及时发现生物制品在使用中由于原辅材料导致的不良反应。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辅材料,并加快研制新型的、更安全的替代产品。, 百拇医药
加强原辅材料质量控制是保证生物制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应建立健全生物制品原辅材料相关技术法规;另一方面,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加强对原辅材料质量的内部控制,从原辅料使用的源头以及工艺过程控制把好质量关,最大限度地确保生物制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谈到我国对药用辅料的管理现状时,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佘清主任指出,目前,国内缺少专业的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许多生产用辅料来源于化工企业,缺乏药监部门的有效监管。大多数生产辅料的企业没有施行相应的辅料GMP管理,厂房、设施、工艺等相对落后,质量不稳定,批件差异大,对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药用辅料管理的重要性,一方面加大对药用辅料的管理力度,即将出台《药品辅料注册管理办法》,以进一步规范药用辅料的审批管理制度;另一方面,正在逐步推行药用辅料GMP管理,对辅料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在辅料生产过程控制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同时,对于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非药用标准的辅料,有关部门也在加紧制定相关标准。
, 百拇医药
那么,在生物制品原辅材料的管理和使用中应关注那些问题呢?国家药典委员会生物制品处洪小栩博士认为,重点应关注原辅材料的源头管理。由于我国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药用辅料监管体系,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必然要更多地承担起对所使用的原辅材料质量控制的工作,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在对生产用原辅料进行质控的基础上,原辅料的源头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其中包括:原辅材料的来源是否适合于生物制品的使用,特别是动物来源的生物材料,生产所使用的动物组来源是否符合要求;原辅料生产企业是否实施辅料GMP管理,是否具有相应厂房设施和符合要求的实验室,是否配备了与产品质量控制相配套的检测设备,仪器设备是否定期进行校正,以及是否具有一定业务素质的检定技术人员等;生产工艺是否稳定、合理,对动物来源的产品是否采用了经验证的病毒灭活工艺进行处理,对于牛源的生物材料是否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BSE的风险等;生产企业和供应商是否严格执行产品的包装、保存运输的管理要求,包括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应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外界杂质的介入,对温度敏感的材料是否严格按照规定的温度保存和运输。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在采购原辅材料前,通过对供应商的全面相关审核,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物制品原辅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 百拇医药
此外,原辅料的稳定性对生物制品的质量和安全也关系重大。佘清强调,使用原辅料时应考虑其用于制剂的效期,特别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材料,如生产过程中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为稳定剂,其剩余效期应不低于制品本身的有效期;同时还应考虑到环境的改变对原辅料稳定性的影响,如人血白蛋白pH环境是6.4~7.4,制剂的环境通常为pH7.0~8.0;另外还要考虑到所使用的原辅材料是否对制品的有效成分产生影响,原辅材料成分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导致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制品安全性。对于效期较长的原辅材料,生产企业应根据具体使用情况,在有效期内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质量可靠。
同时,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应进一步完善产品的质量标准,特别是工艺过程控制,完善工艺去除原材料残留效果的验证工作,建立原材料残留量以及原辅材料成分质控方法,制定安全范围内的检测指标,降低因原辅材料的使用给制品带来的安全性风险。
洪小栩表示,生产企业不应擅自改变原辅料的成分或含量,因为无论是这些成分还是比例的改变,都可能对制品的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可能对人体产生免疫原性的影响。因此,生物制品生产企业如改变辅料的成分或含量,应在充分验证的基础上向国家药品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变更。
佘清认为,应不断完善生物制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于制品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全面深入进行因果关系的调查,及时发现生物制品在使用中由于原辅材料导致的不良反应。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原辅材料,并加快研制新型的、更安全的替代产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