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773891
别把救命疫苗变成夺命杀手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2月31日 《京华时报》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孩子就去了。我们等待了10个月的时间才看到他,没想到这么快就离开了。”12月22日服用糖丸后夭折的两岁男婴之父痛心疾首。相信所有的父母听了这句话都会感到辛酸。

    糖丸难道不应该吃吗?很显然不是的。糖丸其实就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疫苗。脊髓灰质炎还有一个俗名,就是小儿麻痹症。在这种有效的疫苗诞生之前,小儿麻痹症曾使无数孩子下肢畸形或瘫痪,而现在这种病例已经很少见——这都是拜疫苗所赐。

    糖丸不应该被当成夺命的罪魁祸首。虽然它保护了很多的孩子不受病毒侵害,但这种疫苗并非适合所有婴幼儿。有两种情况服用后可能会导致婴儿死亡,分别是婴儿对蛋白过敏或本身有免疫缺陷。这些在知情同意书中有明确提示。

    这起疑似疫苗不良反应事件还未盖棺论定。假设糖丸是导致孩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从媒体报道中我们不难发现,至少有两个环节有机会降低悲剧发生的几率:卫生院工作人员善尽提醒义务,细心观察孩子,并具体询问有无禁忌证,而不是简单地递给孩子妈妈一张纸;孩子的母亲拿到《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知情同意书》,仔细阅读并与孩子情况对照,而不是匆匆提笔在六个禁忌证后的“否”栏里,都划了对钩。遗憾的是,这两个环节都被忽略了——一切都流于形式。

    其实,这样的场景很常见:在社区保健科的疫苗接种区域,护士一眼都不瞅孩子,只是忙于派发知情同意书,嘴里念念有词:看看没有就划上钩;排队的家长更是无心细读,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作业”,签上大名交给护士。

    就是这些草率的举动,扼杀了襁褓中的天使。

    众所周知,做手术前需要家属签署《术前知情同意书》,里面往往列举几十项的手术意外和并发症,看起来很吓人,但多数家属除了签字根本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很多家长对于接种疫苗需要签署的《知情同意书》也抱着一种走过场的态度,不认真阅读便大笔一挥签了字。事实上,《知情同意书》是保障孩子接种安全最关键的一道关卡。

    也许,相关部门和媒体也该从这几次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中吸取一些教训:千篇一律的宣教都是在说接种疫苗如何好,如何能有效防病,却很少听到冷静地告诫:是药三分毒,疫苗本身就是病毒,当然也有禁忌证和副反应。

    , 百拇医药(刘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