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doc资料 > 最新03 > 正文
编号:11714073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doc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34kb)。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 作者:陈名道 2005-9-19 9:20:56 点击: 498 次 发表评论 投票推荐此文

    现在市场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繁多,有效的降糖药品仅为六大类。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针对病情,准确选择最适当的降糖药,并不失时机地尽早联合用药。本文给处理2型糖尿病患者的医师推荐一些可供参考的简要原则和方法--

    2型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b细胞分泌缺陷及胰岛素抵抗是发病机制中两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各不相同,具有高度的异质性。2型糖尿病需终身治疗,降血糖药物必不可少,目前降糖药物种类很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高血糖处方药十分必要。

    抗高血糖药物的种类

    一、 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此类药物种类很多,常用的有:

    1.甲苯磺丁脲,即D860。30min在血中出现,3~5h达峰值,t1/2为4~6h,每片0.5g,最大剂量不要超过每日3.0g,更大剂量不能再增加效果。

    2.格列苯脲,即优降糖。价格低廉,降糖作用强,持续时间长,但易诱发低血糖,峰值在3~4h t1/2为5~7h,作用可持续12h以上。此药开始剂量宜小,以2.5mg/d起用,老年人慎用。目前国内较广泛应用的中西混合药消渴丸中,每10粒约含格列苯脲2.5mg。

    3.甲磺吡脲,又名格列齐特,法国产的商品名达美康,并已有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奇特t1/2为10~12h,作用可持续24h,起始剂量为40~80mg,餐前用,缓释片一天一次。

    4.吡磺环己脲,又名格列吡嗪,美国产商品名美吡达及控释片瑞易宁。t1/2为8~10h,6~12h达最大药效浓度,餐前用,控释片一天一次。

    5.格列喹酮,商品名为糖肾平、糖适平。t1/2为1.5h,8h血浆药浓度已很低,降糖作用温和,95代谢产物经胆道排出,对肾功能影响较少,30~60mg每次餐前服用。

    6.格列美脲,商品名亚莫利,2~3h达峰值,t1/2为5.2~7.2h,60经尿中排泄,40经胆汁排泄,起始剂量1~2mg/d,每日一次。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是磺脲类受体与缺血预适应磺脲类受体(SUR),根据其结构及分布可分为SUR1、SUR2A和SUR2B三种亚型。SUR1主要表达于胰岛b细胞,SUR2A主要分布于心肌和骨骼肌,SUR2B则主要表达于血管平滑肌和大脑。在基础状态下,b细胞膜上的SUR1/KIR6.2(一种K通道内向整流蛋白)处于开放状态,血糖、磺脲药物可使该通道关闭,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而心肌细胞膜上的SUR2A/KIR6.2和血管平滑肌、大脑的SUR2B/KIR6.2在基础状态时则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缺血、缺氧时开放,从而减轻心肌耗氧,这种在缺血状态中KATP通道自动开放的机制称为"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可保护心肌并舒张血管,关键是KATP通道的开放。不同的磺脲类药物对不同亚型的SUR的选择有差异。近年来不同的研究表明甲磺丁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药物对SUR1选择性较强,而对SUR2A及SUR2B作用较弱,而格列苯脲对SUR1及SUR2A都有作用,可能会影响缺血预适应,对心血管不利,在临床上应引起注意。

    二、双胍类 临床应用的双胍类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两类,苯乙双胍曾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现很少应用。盐酸二甲双胍的商品名有格华止、甲福明、美迪康和迪化糖锭等。

    二甲双胍应属于抗高血糖药而非降糖药,因为当血糖正常时,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使血糖下降。口服t1/2为4.0~8.7h,肾功能损害者t1/2延长。

    二甲双胍抗高血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可能介导的途径为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利用,降低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和亲和力,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等。二甲双胍可使体重减轻,也可减少2型糖尿病及并发心血管病变的其他危险因素。

    二甲双胍可作为单药用于肥胖、超重、高胰岛素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

    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此类药物可延缓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现在国内应用的有阿卡波糖(拜唐苹)和伏格列波糖(倍欣)。两者作用基本相似,但作用部位有所不同:阿卡波糖既抑制a淀粉酶,对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转移酶和蔗糖酶也有作用,而伏格列波糖主要抑制后四种酶,其抑制二糖苷酶的作用较强。

    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阿卡波糖降低餐后血糖,使餐后血糖平稳,单独应用不引起低血糖。该类药物降糖作用比较缓和,对饮食中含碳水化合物比例较高的我国患者效果似乎较西方人为明显。

    此类药更多的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应用,如与磺脲类、二甲双胍及胰岛素合用,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胀气,尤其在大剂量应用时,故应从小剂量用起。

    近年来研究发现阿卡波糖有保护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免于发生糖尿病及推迟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的作用,其机制尚不清楚。

    四、噻唑烷二酮类 此类药物为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g(PPAR-g)的高度选择性的强力激动剂。PPAR-g为激素核受体的超家族,为调控基因转录的因子,这些靶基因的功能涉及葡萄糖的产生、转运、利用及脂肪代谢的调节。现用于临床的是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b细胞功能从而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该类药不刺激内源性胰岛素分泌,单独应用很少引起低血糖。

    罗格列酮单独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下降较磺脲类慢,但一旦下降维持时间较久。

    噻唑烷二酮类更多的是与其他抗高血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近年来有不少研究提示罗格列酮有潜在的器官保护作用,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要注意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血容量增加,对心功能不全者应禁用,另要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

    五、格列奈类 这是一类非磺脲的口服促胰岛素分泌剂,目前在临床应用的有瑞格列奈(诺和龙)和那格列奈(唐力),每日三次,餐前应用。磺脲类继发失效者,常有b细胞功能减退,用此药往往效果也久佳。可与除磺脲类药物外的其他抗高血糖药联合应用。

    六、胰岛素 2型糖尿病患者虽不像1型糖尿病患者那样依赖胰岛素,不用胰岛素也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故曾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但实际上2型糖尿病早期的高血糖,磺酰脲类的继发失效,控制血糖未达标,手术前后,以及防治某些并发症均需要胰岛素单独或(和)口服药的联合治疗,部分患者经一阶段胰岛素控制血糖后,b细胞功能有所恢复,仍可改用口服药。

    故此六类药抗高血糖的机制各不相同,第一、五类系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第六类用胰岛素本身来降低血糖;第二、三、四类通过其他机制来控制高血糖。

    新发2型糖尿病的治疗

    新发2型糖尿病若血糖不是很高,如空腹血糖在10mmol/L、餐后血糖在14mmol/L以下,不伴明显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有一定胰岛素释放,且体重正常或偏肥胖者宜先进行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2-3个月。如空腹血糖仍>7mmol/L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34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