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ppt&课件 > 课件01 > 正文
编号:11714106
"渐进达标"的治疗策略(曾照耆教授).ppt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88kb)。

    "渐进达标"的治疗策略

    卫生部北京医院 曾昭耆

    案例1

    一位82岁老先生,因鼻出血来急诊,医生查体发现血压220/110毫米汞柱。经五官科做鼻腔填塞止血后收入心内科病房。住院期中同时使用了5-6种降压药,血压降至120/80毫米汞柱,医生感到满意,但病人头晕、视物模糊、腿软,不能走路

    减药,血压回升至140/90毫米汞柱,症状消失出院

    为什么这样?

    * 一种疾病的发生,总是由于机体某处的结构或功能发生了异常的改变

    * 医生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使它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原则上

    * 应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对一些急重病症

    特别是:猝死、心跳骤停

    * 需要争分夺秒

    * 因为,脑血流循环停止3秒---头晕

    循环停止10-20秒--- 晕厥、抽搐

    循环停止30-60秒--- 瞳孔散大

    循环停止4-6分---脑细胞死亡

    * 心脏:冠脉阻断2分即可室速室颤

    心肺复苏,争分夺秒!

    * A---保持气道通畅

    * B---人工呼吸,吹气

    * C---胸前捶击、按压

    * D---电击复律

    急症,紧急处理

    * 急性心肌梗死、颅脑创伤、脑血管意外、重症心律失常、休克、大量出血、复杂骨折、急重感染......

    * 也需尽快处理

    * 一方面是病人对疾病的态度,另一方面是病人机体内部的实际情况

    * 其中,有些是医生通过询问、观察、查体和特殊检测手段能够了解或判断的

    * 但还有一些情况,如病人机体对疾病状况的自身调节能力、对某种治疗方式的应答程度、对不同机体内部有病器官和无病器官产生的实际后果,则事先往往难以完全掌握。

    * 由于病人机体存在多方面不同的功能状况和个体差异性,使医生在实施治疗前很难预料

    * 实际上,同一疗法或药物的同一剂量,在不同机体甚至同一机体的不同状态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致使临床医疗工作总是带着探索的色彩

    * 为了避免由于处理失当对病人机体造成的危害,即使确认正确的处理,在施行过程中也应严密观察监测,探索前进

    * 战略上:积极;战术上:稳步

    * 现通过以下事例,讨论在治疗过程中的探索性和"渐进达标"的实用意义

    1,高血压治疗

    * 因为已有众多有效降压药,医生常愿病人在一次就诊后血压即恢复正常

    * 医生可以根据病人的性别、年龄、收缩/舒张血压值、心率等数据考虑选用药物种类

    * 但事实上,由于不同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同样剂量的药既可能疗效不满意,也可能降压过多

    * 高血压并非短期形成,机体为了防止增高的血压对重要器官内动脉的冲击,已通过自身调节产生一定的适应性,如末梢小动脉的收缩、痉挛......

    * 或已有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

    * 这些病理生理反应或病理性改变,使高血压患者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保持在相对平衡的范围

    * 如果一次给予足量降压药,即使并未使血压过低,也无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仅仅因为用药剂量偏大,也会因突然血压降低较多,引起病人重要器官血流灌注减少而产生头晕无力等不适

    * 病人自觉症状比不用药反而多些,因而不愿继续用药

    * 若先给予单药较小剂量,使血压有所降低,再根据情况调节用药剂量,逐渐达到理想血压,则在降压过程中病人症状比治疗前减轻,至少是未因治疗而增加不适,容易体会到治疗的好处

    * 特别是,对血压急剧升高的高血压急症,医生不宜立即使之降到120/80以下,应该在血压脱离危险范围(如160/90)后稳定一段时期,然后视实际情况逐渐降低血压

    * 因为这种突然降压可能导致某些重要器官高度缺血,甚至因而发生难以逆转的失明或瘫痪等严重后果

    *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高龄老人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原已有所减低,血压随年龄增加是一种代偿,因而所谓120/80为"标准血压"的概念对他们并不一定适用

    2 心绞痛

    * 硝酸酯类(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等)是抗心绞痛的经典有效药物。当前常见的误区是,一旦发生过心绞痛,就成年累月地持续用药

    * 本类药品的重要缺点是 "快速耐药(tachyphylaxis)"

    对此......

    * 早有实验证明,消心痛10毫克每天4次14天,有70%病人已无效;硝酸甘油静滴3天,疗效已明显减退。

    * 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对偶发心绞痛者,备而不用;对稳定性心绞痛者,在预计可能劳累激动前预防性使用;对一段时期内频繁发作者,持续用药1-2周即试行停药,如再发,应换其他药。

    * 硝酸酯类虽然耐药发生很快,但消失也快,实验证明仅16-20小时即可恢复疗效。因而,在西方国家,对劳动时易发心绞痛的工人,主张早、午各用药一次,晚间及周末不用药。

    * 欣康、德明、易乐定等为消心痛的长效部分(5-单硝基异山梨醇)疗效持续时间较长,但因血药浓度持续时间久,故从理论上说更易发生耐药,值得注意。

    3 早搏

    * 早搏虽然属于一种病理情况,但大多无器质性病理基础。其治疗的必要性主要依靠几方面,即基本病因、早搏性质、频率及病人的主观症状。

    * 如无器质性病因,早搏次数不太多,病人无明显不适,可以不处理;如早搏虽然不太多,但病人症状明显,则应适当治疗。

    * 治疗目标是使早搏在一定程度减少,到症状不明显即可,而并非全部消失。

    * 基本处理:适当休息,消除诱因(劳累、激动、烟酒、饱餐、电解质失衡......)。

    * 药物:对心率偏快者,可用β阻滞剂;血压高者,可用降压药;激动和睡眠不佳者,可用镇静解焦虑药。

    * 通常补充钾、镁对减少早搏有帮助。

    * 若疗效不满意,可用心律平、慢心律或莫雷西嗪;对顽固重症才考虑用胺碘酮,见效后减至最小维持量,逐渐停药。

    * 对一般室性早搏,不宜用利多卡因。

    * 注意治心律失常药可能存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 防止药物的毒副作用超过早搏本身的危害性。

    4, 心力衰竭

    案例2:78岁女性,因突发心慌憋气一小时来急诊 查体:不能平卧,血压110/60,心率140/分,完全不整,中下肺野细湿罗音。

    * 诊断:心房纤颤。

    * 西地兰0.4毫克小壶滴入,3次后,转为窦律

    * 带药:地高辛0.25毫克,2次/日

    * 5天后,因心慌憋气,再来急诊

    * 心电图:窦缓,频发室早

    是何原因?

    * 此病例,用西地兰虽然有效,问题在于后续治疗

    * 老年人洋地黄制剂耐受差,特别是在用西地兰基础上,剂量难估计

    * 地高辛0.125-0.25毫克/每日,观察

    * 原无慢性心衰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PT附件(8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