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25264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修见闻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074期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于1984年正式划归第一临床学院,建成了全国至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临床经典教学基地。2007年该校伤寒论课程成为全国精品课程,2008年其所在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创立的糖尿病专科成为国家级重点专科。2008年10月下旬,笔者作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赴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学科研修,切实感受到了临床教学基地在本科、研究生经典教学中的意义。

    新旧两个校区

    秋天是广州最舒适的季节,没有太多的雨水。虽然中午的温度仍然高达30度,但早晚的空气中已有了丝丝凉意。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老校区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的机场路,靠近白云机场旧址。2006年机场搬迁之前,这里的建筑限制高度不能超过14层,所以在老校周围见不到高大建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紧挨在老校旁边,教工宿舍也在学校里。1998年房改之前工作的教师大都住在学校教师公寓,老师们可以比较方便地兼顾教学、临床工作。
, 百拇医药
    新校区位于广州东南端的大学城,沿绕城高速,行程约35公里,半小时即可到达。到新校的点对点班车,早上7:30发车,一共4辆,上车投币4元,老师、学生都可乘坐。学校每学期对上课教师发放交通补助。

    广州大学城位于地势较高的市区东南部,整体布局呈环形分布。中心位置是休闲区,而后是生活区,周边是各学校的教学区。市政府统一设计建造,结构较为合理。正门大广场的周围分布着图书馆、广州中医药展览馆、教学楼、办公楼。中医药展览馆可以自由参观,二楼是校史简介、三楼是字画文物、四楼是药物标本。展览馆以西有一个小山包,建成了药用植物园。按照解表药、泻下药、祛湿药等分成几片。

    回程班车下午5点在校门外发车。提前到达等车点的老师很自觉地排队等候。在我身后不远一位大学的副校长也很自然地排在队伍中。大学城另有开往市区的公交一号线,票价也是4元。广州地铁已通到大学城,还将继续修建大学城环线,到时交通会更加便捷。

    昂贵的15分钟
, http://www.100md.com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入学后分由几个附属医院管理。第一临床学院重视教学是出了名的。2007年伤寒教研室一位老教师自己驾车到大学城上课。由于堵车迟到15分钟,没有及时向教务处汇报,被确定为教学事故,个人年终奖金被扣掉1万多元。教研室评优也因此泡汤,影响到2008年月奖基点,教研室十几位教师每人因此损失几千元奖金。这15分钟的代价让教师们记忆深刻,临床工作再忙也绝不敢对教学有丝毫懈怠。

    第一临床医学院每年都要举办教学观摩、临床带教评比。每个教研室派一名教师参加评比。观摩课不能影响正常教学进度,时间、内容事先发在网上。刚毕业的青年教师、高级职称的专家都必须参加听课、打分。今年观摩课规定的形式是PBL教学法。最终金匮、伤寒教研室的两位教师,凭借生动的临床实例、扎实的理论功底,分别获得了课堂教学、临床带教观摩比赛的第一名。

    粤语是门“外语”

    粤语是广东、广西及港澳地区的通用语言。广州当地有专门的粤语频道,省电视台在专门时段播出粤语节目。公交车、地铁站采用普通话、粤语双语广播。外出购物服务员会首先用粤语向你推销。如果你听不懂,他们也能马上用普通话和你交流。不懂粤语在广州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广州工作就会有麻烦。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广东省中医院,也就是大学的第二临床学院,有一位黑龙江毕业的博士,由于不会说粤语无法沟通,遭病人投诉,被连扣了3个月的奖金。
, http://www.100md.com
    秦朝南越王赵佗最先在广东建立南越国,揭开了两千多年来移民汇聚、民族融合的序幕。历经迁徙、擅长商业的潮汕人、客家人在广东都有聚居地。广东当地的语言除粤语外还有潮州话、客家话、惠州话等方言。有些在此工作十多年的老师还是不能完全听懂病人的叙述,需要由家属或当地的学生翻译。来广州工作、学习,先过语言关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药的福地

    广东省位居岭南,历史上由于南岭山脉的阻隔影响到岭南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朝后与中原地区的交流才日渐频繁。广东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之中春夏秋三季气候炎热,全年雨水丰沛,植物繁茂多瘴疠之气。

    从北方迁移来的移民为了适应这里的气候,逐渐形成了重视日常医药保健的饮食风尚。广州大街上随处可见凉茶馆,由各种中药配制的凉茶分别具有清热解毒、防治感冒、健胃消食等不同功效。广东几乎每家都会煲汤,每餐必要喝汤。煲汤要根据四时节气变化、身体的状况等改变配料,配料里的主要成分就是各种各样的中药材。广州街道上的中药铺如同茶叶铺、水果摊一样随处可见。超市里有各种配好的成包药材方便煲汤时使用。医生查房需问清病人家属送来的煲汤里用了哪些材料,以防与病情不符影响治疗。
, http://www.100md.com
    中医药在广东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中药膳食化,中医生活化”成为当地特色。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立中医药强省的重要决策”,使得中医药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进一步增大。中医院门诊总是人满为患,如果不限号有的医生半天的预约门诊就有100多人,限号后也不得不给复诊病人加号。

    广州有那么多铁杆中医病号真是让人羡慕。老百姓有头痛脑热的病首先会找中医调治,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慢性病患者在用西药的同时也会配上中药。即使上一次的疗效不理想,病人也大都会如约复诊。实践的机会多,积累的经验就多,即使是三四十岁的中青年医生也能拥有大批的固定病人。

    诊疗地域特色

    广州是个不夜城,很多商铺都是通宵营业。在广东,无论大城市、小县城都有各种档次的大排挡,主要以做夜宵为主。凌晨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钟还有人在那里吃宵夜。不良的饮食、睡眠习惯,使得当地内分泌失调、代谢性疾病发病率很高。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患者每晚凌晨2点钟左右睡觉,月经不调,一直吃中药调治。医生嘱咐她纠正晚睡的习惯,晚上10点钟上床睡觉。她听后居然大为惊异,说是绝对做不到。每天喝那么苦的中药她可以忍受,半夜前睡觉却是万万不能,这在广东人中很具代表性。
, http://www.100md.com
    气候湿热,加之嗜食甜食,使得广东人大多有脾虚湿盛的体质特点。而产自当地的道地药材也大多具有健脾、行气、祛湿的功效,如新会陈皮、化州橘红、阳春砂仁、石牌藿香等。另外,清热凉血利湿的火炭母、岗梅根、健脾行气化痰的五指毛桃都是我到广州后才认识的地方药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一方行医了解当地的气候、民俗、道地药材、习惯用量十分重要。

    在传媒业发达的今天,“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并非难事。但在当地工作生活的两个月,还是给了我很多不同以往的切身感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中医临床经典课程的本科教学决不能囿于条文解读。广州中医药大学“病房实例释经典,六经辨证践临床”的医-教-研三位一体模式值得推广借鉴!, http://www.100md.com(曲夷 山东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