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学版 > 药物动态 > 评论探讨
编号:11741754
基础工作忽视不得
http://www.100md.com 2009年2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2.17
     □陈言

    2008年12月14日,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邀请众多药学、临床药理学、呼吸病学、感染疾病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专家,召开了国内首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研讨会。会上,众多专家均认为,目前我国细菌耐药监测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此时,距离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总后卫生部2005年8月下发《关于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细菌耐药监测网的通知》,已经过去3年多。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许多工作都在逐步展开,但人们对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的关注度却远远比不上人们对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面的关注度。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并不正常的状态。

    抗菌药物是一柄“双刃剑”,应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早已在医学界中普及。但人们却似乎专注于讨论如何有技巧地使用抗菌药,而将这样做的目的、依据放在了次要位置。所有的技巧,都是为目的而存在的。任何抗菌药使用的技巧,都应该指向明确的目的——减少细菌耐药,提高用药的敏感性,并应该有所依据。那么目前细菌耐药状况究竟如何,到底应该如何使用那些用药技巧,这些本该作为基础的数据,却在人们对细菌耐药监测的忽视下变得模糊起来。

    国内某著名临床药理研究所负责人感叹到,现在想要得到可靠的细菌耐药数据实在太难了。目前国家没有机构牵头来强制进行细菌耐药监测,所有医疗机构的细菌耐药监测都是自愿进行的,而这些额外的工作量和费用问题,直接造成了这些医疗机构的消极应对,不但数据收集整理的效率低下,甚至有些医疗机构会在细菌培养中捏造和虚报数据,给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国外许多细菌耐药专项监测,都有制药企业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而国内企业却完全没有积极性。不仅日常细菌耐药监测工作不受重视,至今,国家尚未进行过大范围的细菌耐药普查工作,即使是各地、各机构所做的小范围监测,也并未做到统一信息,资源共享。

    久被忽视的耐药监测工作,带来的是不科学的细菌耐药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的抗菌药物应用,其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说,无法进行评价。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探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之前,实在应该将细菌耐药监测这一久被忽视的基础工作先做扎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