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主要结果
(二)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比例下降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2%(其中:城市为47.9%、农村35.6%),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点,农村下降幅度略大于城市。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通过自行服药或药店购药等方式对疾病进行了治疗,只有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城市22%、农村20%),与2003年调查相比,出现下降趋势。
(三)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分析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人未就诊的首要原因是病人自感病轻认为不需要就诊,这部分病人占未就诊病人的67.8%;其次是因为经济困难或认为就诊太贵而未就诊,占未就诊病人的14.9%。
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自认没必要”住院的病人占10.7%,因为“无时间”而未住院的占7.7%。
住院病人中,36.8%的病人是自己要求出院的,比2003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在自己要求出院的病人中,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占54.5%,比2003年减少了9.4个百分点,该情况的改善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四)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
本次调查城市地区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71.9%,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4.2%,比2003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2.5%。农村地区,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达到92.5%,89.7%的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五)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补偿水平提高
调查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居民中,有72.6%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或从医保卡中直接进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66.2%。
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了报销;79.3%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49.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居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帐户中支付,65.6%的门诊患者需完全自付医药费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获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34.6%。
(六)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居民门急诊次均就诊费用为16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5058元,(分别比2003年增加50元和1514元),其增长幅度远低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03-2008年均就诊平均费用增长4.4%、住院平均费用增长1.5%,明显低于1998-2003年的12.9%和10.8%的增长速度。本次调查,城市次均就诊费用为312元,次均住院费用为8958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9%和0.9%;农村次均就诊费用为128元,次均住院费用为3685元,年均增长分别是3.9%和3.6%。
居民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及变化情况
次均就诊费用
次均住院费用
合计
城市
农村
合计
城市
农村
1998年实际费用(元)
65
123
46
2515
4489
1526
2003年可比价(元)
122
222
93
4203
7715
2708
2008年可比价(元)
151
282
112
4531
8085
3238
98-03年均增长(%)
12.9
12.2
14.8
10.8
11.4
12.2
03-08年均增长(%)
4.4
4.9
3.9
1.5
0.9
3.6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四、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普及
(一)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本次调查城乡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7.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变化显著,由2003年87.3%提高到97.8%。
五种主要疫苗的接种完成率分别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质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与2003年相比,除了麻疹疫苗的接种率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各疫苗接种率均有增加。
(二)妇幼卫生保健
调查前5年内,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4%,合格产前检查(产前检查至少包括测体重、测血压、抽血和尿常规检查四项内容)的比例为57.8%,孕产妇早检率为69.7%,产后访视率为56.9%。上述各项指标城市均高于农村,特别是合格产前检查比例,城市达到88.1%,而农村只有50.4%。与2003年相比,调查地区产前检查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产后访视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城市。
调查地区住院分娩率为88.6%,新法接生率为93.5%。与2003年相比,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市的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三)农村改水、改厕
农村住户安全饮用水比例为85.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1.9%,比2003年均有所提高。农村住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20.6 %,卫生厕所的使用率为43.3%,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进展不大。
(四)重点疾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疾病管理。在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中,42.1%(城市56.0%、农村36.0%)的居民在调查前一年内测量过血压,9.0%的居民自报被诊断有高血压病(城市14.1%、农村7.0%),其中73.2%的高血压患者(城市为69.5%、农村为76.2%)在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医生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指导。
伤害发生率及其原因。本次调查伤害(严重伤害)定义为受伤害后接受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或活动受限一天以上者。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严重伤害发生率为2.8%(城市2.3%、农村3.0%)。由此推算,我国全年伤害发生人次数达3700万。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跌倒为最多(45.9%)、其次为交通事故(15.5%)、动物咬伤(13.0%)、硬物击伤(6.9%)。农村由于动物咬伤、硬物击伤、交通事故的伤害高于城市。
结核病防治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病率为273.2/10万(其中:城市204.3/10万、农村297.7/10万),患者治疗率为89.7%(其中:城市87.4%、农村90.3%)。患病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和不知道可以免费治疗,分别占25.0%和20.0%,因为害怕吃药有副作用的占10.0%。
五、居民健康行为得到改善
(一)吸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调查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农村男性吸烟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吸烟率为2.6% ,城市与农村差异不大,由此推算我国现时吸烟人口有2.7亿。与2003年相比,吸烟率略有下降,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加明显,每天吸烟20支及以上的烟民比例由2003年51.3%增至2008年的61.6%。
(二)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
调查地区,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3.5%,城市达到了53.5%,农村为11.6%,与2003年的14.7%(城市36.2%、农村6.4%)相比,有明显增加。由此推算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2.5亿。
(三)居民健康知识的获取
城镇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看电视为83.5%、阅读报刊书籍为53.8%、医生告知为39.8%;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主要渠道:看电视为76.6%、医生告知为49.7%、阅读报刊书籍为18.3%。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医生处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六、医患双方满意度与和谐医患关系
(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改善
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的不满意程度下降。本次调查,门诊患者中对医疗服务不满的比例为41%,比2003年略有减少;住院患者中有不满的比例是44%,比2003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
门诊方面,城市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医疗费用高、等候时间长(主要在大、中城市)、设备环境差(主要是中、小城市),分别占就诊病人的15.8%、9.1%和7.5%;农村地区依次是设备环境差、医疗费用高和药品种类少,分别占门诊患者的18.9%、10.6%和8.6%。
住院病人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医疗费用高,城市占住院患者的26%、农村占20%;其次设备环境差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占12%。与2003年相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抱怨医疗费用高的病人比例明显减少,认为设备环境差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尚可,但执业压力大,对医患纠纷的防范之心较重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是医护人员对工作本身、同事、晋升机会、经济报酬及主管领导等各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
调查表明,样本地区49.7%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46.5%的人满意度一般,仅有3.8%的人满意度较低。81.0%的医护人员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意义较大,但是47.8%的人认为其社会地位与几年前相比有所下降,40.9%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了。33.1%的被调查者自感工作压力较大,36.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执业环境较差,25.6%的医护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1%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在未来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对于在诊疗过程中一些有效但是风险相对较高的技术,只有33.3%的医护人员表示会使用。
上一页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例未就诊比例为38.2%(其中:城市为47.9%、农村35.6%),比2003年下降了6百分点,农村下降幅度略大于城市。未就诊病例中,70%的患者通过自行服药或药店购药等方式对疾病进行了治疗,只有少部分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
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城市22%、农村20%),与2003年调查相比,出现下降趋势。
(三)居民未利用医疗服务的原因分析
调查地区两周新发病人未就诊的首要原因是病人自感病轻认为不需要就诊,这部分病人占未就诊病人的67.8%;其次是因为经济困难或认为就诊太贵而未就诊,占未就诊病人的14.9%。
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自认没必要”住院的病人占10.7%,因为“无时间”而未住院的占7.7%。
住院病人中,36.8%的病人是自己要求出院的,比2003年下降了6.5个百分点。在自己要求出院的病人中,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要求出院的病人占54.5%,比2003年减少了9.4个百分点,该情况的改善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四)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增加
本次调查城市地区居民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比例为71.9%,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为44.2%,比2003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2.5%。农村地区,拥有各种社会医疗保险人口的比例达到92.5%,89.7%的调查居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9%拥有其他社会医疗保险。
(五)城乡居民医疗费用补偿水平提高
调查发现,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的居民中,有72.6%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全部或部分得到了报销,或从医保卡中直接进行了支付;94.8%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了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费用的66.2%。
享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群中,有三分之一门急诊患者的医疗费用获得了报销;79.3%住院患者医疗费用得到报销,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49.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的居民中,有33.5%的门诊患者得到报销或从家庭帐户中支付,65.6%的门诊患者需完全自付医药费用;有85.3%的住院患者的医疗费用得到报销,获报销费用占其住院总费用的34.6%。
(六)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趋势基本得到控制
调查发现,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居民门急诊次均就诊费用为169元,次均住院费用为5058元,(分别比2003年增加50元和1514元),其增长幅度远低于同期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按可比价计算,2003-2008年均就诊平均费用增长4.4%、住院平均费用增长1.5%,明显低于1998-2003年的12.9%和10.8%的增长速度。本次调查,城市次均就诊费用为312元,次均住院费用为8958元;年均增长分别为4.9%和0.9%;农村次均就诊费用为128元,次均住院费用为3685元,年均增长分别是3.9%和3.6%。
居民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及变化情况
次均就诊费用
次均住院费用
合计
城市
农村
合计
城市
农村
1998年实际费用(元)
65
123
46
2515
4489
1526
2003年可比价(元)
122
222
93
4203
7715
2708
2008年可比价(元)
151
282
112
4531
8085
3238
98-03年均增长(%)
12.9
12.2
14.8
10.8
11.4
12.2
03-08年均增长(%)
4.4
4.9
3.9
1.5
0.9
3.6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服务调查
四、公共卫生服务进一步普及
(一)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
本次调查城乡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为97.9%,比2003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变化显著,由2003年87.3%提高到97.8%。
五种主要疫苗的接种完成率分别为:卡介苗98.8%、百白破90.7%、脊髓灰质炎92.4%、麻疹92.1%、乙肝疫苗93.3%。与2003年相比,除了麻疹疫苗的接种率略有下降之外,其余各疫苗接种率均有增加。
(二)妇幼卫生保健
调查前5年内,孕产妇产前检查率为94.4%,合格产前检查(产前检查至少包括测体重、测血压、抽血和尿常规检查四项内容)的比例为57.8%,孕产妇早检率为69.7%,产后访视率为56.9%。上述各项指标城市均高于农村,特别是合格产前检查比例,城市达到88.1%,而农村只有50.4%。与2003年相比,调查地区产前检查率提高了6.6个百分点,产后访视率提高了3.6个百分点,农村地区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城市。
调查地区住院分娩率为88.6%,新法接生率为93.5%。与2003年相比,住院分娩率提高了20个百分点,新法接生率提高了7个百分点,城市的住院分娩率及新法接生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新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
(三)农村改水、改厕
农村住户安全饮用水比例为85.3%,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1.9%,比2003年均有所提高。农村住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为20.6 %,卫生厕所的使用率为43.3%,与2003年调查结果相比进展不大。
(四)重点疾病预防控制
高血压疾病管理。在调查的15岁及以上人口中,42.1%(城市56.0%、农村36.0%)的居民在调查前一年内测量过血压,9.0%的居民自报被诊断有高血压病(城市14.1%、农村7.0%),其中73.2%的高血压患者(城市为69.5%、农村为76.2%)在近三个月内接受过医生关于高血压防治的健康指导。
伤害发生率及其原因。本次调查伤害(严重伤害)定义为受伤害后接受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或活动受限一天以上者。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严重伤害发生率为2.8%(城市2.3%、农村3.0%)。由此推算,我国全年伤害发生人次数达3700万。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跌倒为最多(45.9%)、其次为交通事故(15.5%)、动物咬伤(13.0%)、硬物击伤(6.9%)。农村由于动物咬伤、硬物击伤、交通事故的伤害高于城市。
结核病防治工作。调查结果显示,结核病患病率为273.2/10万(其中:城市204.3/10万、农村297.7/10万),患者治疗率为89.7%(其中:城市87.4%、农村90.3%)。患病未治疗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困难和不知道可以免费治疗,分别占25.0%和20.0%,因为害怕吃药有副作用的占10.0%。
五、居民健康行为得到改善
(一)吸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
调查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男性吸烟率为48.0%,农村男性吸烟率高于城市男性;女性吸烟率为2.6% ,城市与农村差异不大,由此推算我国现时吸烟人口有2.7亿。与2003年相比,吸烟率略有下降,但吸烟者的吸烟量增加明显,每天吸烟20支及以上的烟民比例由2003年51.3%增至2008年的61.6%。
(二)参加体育锻炼人群比例呈上升趋势
调查地区,15岁以上人口经常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为23.5%,城市达到了53.5%,农村为11.6%,与2003年的14.7%(城市36.2%、农村6.4%)相比,有明显增加。由此推算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为2.5亿。
(三)居民健康知识的获取
城镇居民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看电视为83.5%、阅读报刊书籍为53.8%、医生告知为39.8%;农村地区居民获取健康知识主要渠道:看电视为76.6%、医生告知为49.7%、阅读报刊书籍为18.3%。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医生处获取健康知识的比例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六、医患双方满意度与和谐医患关系
(一)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改善
患者对门诊医疗服务和住院医疗服务的不满意程度下降。本次调查,门诊患者中对医疗服务不满的比例为41%,比2003年略有减少;住院患者中有不满的比例是44%,比2003年减少了12个百分点。
门诊方面,城市患者不满意的主要方面是医疗费用高、等候时间长(主要在大、中城市)、设备环境差(主要是中、小城市),分别占就诊病人的15.8%、9.1%和7.5%;农村地区依次是设备环境差、医疗费用高和药品种类少,分别占门诊患者的18.9%、10.6%和8.6%。
住院病人最不满意的方面是医疗费用高,城市占住院患者的26%、农村占20%;其次设备环境差的问题在农村比较突出,占12%。与2003年相比,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抱怨医疗费用高的病人比例明显减少,认为设备环境差的比例有所增加。
(二)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尚可,但执业压力大,对医患纠纷的防范之心较重
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是医护人员对工作本身、同事、晋升机会、经济报酬及主管领导等各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评价。
调查表明,样本地区49.7%的医护人员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46.5%的人满意度一般,仅有3.8%的人满意度较低。81.0%的医护人员认为所从事的工作意义较大,但是47.8%的人认为其社会地位与几年前相比有所下降,40.9%医护人员认为患者对其信任度降低了。33.1%的被调查者自感工作压力较大,36.9%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执业环境较差,25.6%的医护人员曾经遭受过患者的语言侮辱或躯体暴力;88.1%的医护人员认为在工作中有必要防范患者在未来对医疗行为提出质疑和追究,对于在诊疗过程中一些有效但是风险相对较高的技术,只有33.3%的医护人员表示会使用。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