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快迅
编号:11773558
我国探明A-1型短指(趾)症致病机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3月17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3.17
我国探明A-1型短指(趾)症致病机理

     在新闻发布会上,贺林院士回顾了8年来致力于A-1型短指(趾)症研究的历程。

    本报上海讯 经过8年的艰苦钻研,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揭示了A-1型短指(趾)症致病机理。3月1日,相关研究论文《IHH基因点突变通过改变IHH蛋白信号能力和信号距离导致指(趾)畸形》在国际权威期刊《自然》(《nature》)杂志网络版发表。从最初致病基因的定位、找寻、鉴别、克隆,到最后致病机理得到阐述,我国科学家完整地解答了A-1型短指(趾)症这一遗传疾病的百年之谜。

    人类家族性A-1型短指(趾)症是1903年发现的第一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患者的中间指(趾)节缩短,甚至与远端指(趾)节融合。该病长期以来作为典型案例出现在各国遗传学和生物学教科书中,世界各国科学家都在根据自己掌握的病例家系来寻找其致病基因,却屡遭失败。

    2000年,贺林教授带领当时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精神病和人类遗传学联合研究室”,把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定位于2号染色体长臂的特定区域,这为致病基因的确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项成果于当年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上。2001年,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发现并克隆了导致A-1型短指(趾)症的IHH基因,首次将IHH基因控制骨骼发育的动物研究结论延伸到人类,并发现了该基因的点突变直接导致人类骨骼疾病。研究成果被《自然遗传学》杂志发表,对遗传生物学界影响广泛。贺林科研团队的这些研究成果受到了同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入选2001年科技部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教育部十大新闻的榜首新闻、上海市十大科技新闻,并获得2002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和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然医学》杂志为此作了专门述评。

    继发现A-1型短指(趾)症致病基因——IHH基因8年后,贺林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与香港大学等合作,又成功揭示了A-1型短指(趾)症的致病机理。科研人员通过对短指(趾)小鼠模型的“体内”和细胞的“体外”研究,发现了IHH基因的点突变造成骨骼组织中Hedgehog(“刺猬”)信号能力和信号范围发生改变,最终导致中间指(趾)节的严重缩短甚至消失。

    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不仅清晰地阐述了A-1型短指(趾)症发生的分子机制,而且发现IHH基因可能参与指骨的早期发育调控,揭示了IHH基因在骨骼生长发育中扮演新的角色,为现代遗传发育生物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对肢体和骨骼发育生物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相关骨骼疾病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董少校 冯国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