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70894
挺起脊梁为中医喝彩
http://www.100md.com 2009年5月6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16期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医历经两千多年、高达亿万人次的实践,早已被历史证明是国粹,为国人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是由于近百年来西医的崛起、西学的兴盛而日渐式微,国人也开始菲薄自己,不再以中医为荣,在人前便自感矮了三分。其实中医西医各有擅长,大可不必厚此薄彼。国人底气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理论上的缺失,总以为中医是经验,西医才是科学。在医学基础理论方面,总感觉中医理论玄奥,不如西医理论靠谱,因而自信心日损。虽说自信心不足,但每每又感到困惑:如果说中医不科学,那为什么中医在治疗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以及慢性疾病、术后康复和养生保健等方面又比西医高出一筹呢?

    关键还是理论问题。恩格斯说的好:一个民族要站在时代的最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正是基础理论的缺乏,我们有些人对中医这个悠久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怀疑。因此,补上这一课便非常重要,也十分必要。

    笔者认为,事物的本质是个极为复杂的命题,对本质的认识,绝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仅仅是指事物的性质、属性的传统理解上。从结构上看,事物的本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揭示的是事物内在的数理内涵,即事物的质、量、结构等本体方面的特质;第二个层次揭示出事物的性质、属性;第三个层次则是揭示事物的关系,具体点说就是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粗看起来,关系与事物本质相距甚远,其实不然。对事物本质的全面把握还必须透过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辩证认识才能实现。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关系与本质的同一性。
, 百拇医药
    对事物(病人、病症)的认识,中医西医的思路有着明显的差异。西医看病是从本体角度(如原子论、细胞学)出发考虑问题的。通过对人体各类结构以及组织器官的特点、功能和致病体(细菌、病毒等)的分析和研究,通过揭示出一系列的数理内涵和相关属性,弄清楚病因、病理,从而达到对疾病的本质认识。毫无疑问,这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具有直接、简捷的特点。

    中医看病则另辟蹊径,从病人的体征关系着手,通过望闻问切,进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辨证分析。中医关注的这些关系既包括人与自然(如气候、水土等)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包括人体内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并以中华古典哲学为指南提出了阴阳平衡的中医基础理论。在医疗实践中,根据轻重缓急又制定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方法。中医通过对这些诸多关系的综合辨析,体现了整体性、系统性和辩证思维的特征,显示出中医独到的优势。从这些方面看,中医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方法,却高于一般的科学方法。这种以关系为研究对象是我国先秦时期的传统文化的主流和时尚。研究事物的关系是门高深的学问,属于形而上的范畴,而这恰恰是哲学(辩证法)的领地,也是哲学的长处。所以有人说中医是哲学,其根由在此。无独有偶,《论语》也被认为是哲学文献,实乃同理同根。

    用21世纪的新理论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我们会豁然开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乃是真理性的认识。通往真理的途径,科学是一条(它凭借的是理性,是理性中的逻辑思维),哲学认识也是一条(是更深刻的理性,是理性中的辩证思维),此外还有艺术包括灵感、顿悟之类的形象思维等等。通向真理的道路都是崎岖而艰难的,即便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攀登,也不能保证其结果不偏离真理的方向。应该说,科学探索真理的道路最为宽阔,但在某些方面哲学的认识更接近真理。这便是作为准哲学的中医文化得以悬壶济世延绵两千多年而不绝的真谛。

    为此,让我们挺起脊梁,为中医喝彩。, 百拇医药(缪一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