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始自岐黄
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养生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枝芬芳独特的奇葩。几千年来,它不断融合、吸纳了儒、道、释、医等各个学派的思想家、医学家、文人乃至普通百姓所提供的养生学说、方术和经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知识体系,不但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果发掘并加以普及,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将发挥巨大作用。
中医养生溯源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卫生防病和养生保健的思想萌芽。揭去传说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生活情景便清晰可见。那时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切处于初始生态的人类,要生存,势必与大自然、与猛兽、与疾病作卓绝的斗争。从而产生了有巢氏“构木筑巢”、“挖土开洞”“皮衣韦”,这种巢居洞穴的生活和以兽皮为衣的取暖方式,显然使居住和御寒的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避开了大自然的残酷侵袭和伤害,营造了更有利于生存的环境。
, 百拇医药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发明,“化除腥臊,炮生为熟”,改变了人类从吃生冷变熟食,这是人类饮食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转变。食物中的蛋白质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它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蛋白质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物质,对于人类逐步走向文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伏羲氏的“教民婚嫁”,使人类的婚姻由“群居杂交婚姻”到“辈行婚”,由“族外族婚”到“对偶婚”,直到今天的“夫妻婚”。这对于优生、避免近亲遗传病、对于人类的进化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最有名的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并且知“水泉之甘苦,令民有所避就”。
岁月悠悠,人类在生存中不断地探索、尝试、总结、滋养着医学和养生学。
岐黄话养生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纷纷,而在思想领域里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学说的勃然兴起,促进了医学、养生学的发展。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他们的养生学说都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
, http://www.100md.com
先秦诸子百家的医疗经验和养生理论及实践,在战国末期得以汇集总结,成就了惊世骇俗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要记述了我们的祖先、生而神灵的黄帝与当时名医岐伯平时讨论、探究有关医学、养生、预防等根本性问题,“发性情之源,述五行之本”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光大,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黄帝内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是《灵枢》,主要研究人体经络和针灸。另一部是《素问》,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养生。所以,《医学三字经》一开始便讲“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在时代相近、地域相隔万里的古希腊,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他的医学文集的出版,说明了当时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已自成体系,体现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两厢媲美之下,中医学的独到之处就是更重视养生之道。所以,《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讲的是养生,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阐述。
, http://www.100md.com
养生于外修内敛
上古时代,对养生有高度修养的人,在教导人们的时候这样说:对于一年四季可能影响健康的气候变化,要及时避开它。思想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患得患失。这样,体外没有劳形之作,体内没有情绪的干扰,身体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就能使体内的真气调和而不会受到损害,精神充足而不外散,又怎么会发生疾病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约束自己的思想,而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境平和而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由于精神专一,所以形体虽然劳作,但不感到疲倦;由于他们的欲望少,所以也容易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也都可以实现。在饮食方面,不论是粗糙的还是精细的,都觉得味美可口;在穿着方面,不论是华丽的还是简朴的,都觉得自然舒适;对于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很乐于接受;每个人都安于本分,没有地位高低与尊卑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既使有不良嗜好,也不至于着迷成瘾;任何蛊惑人心的淫词滥调,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也无论是德才兼备的还是才能低下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而符合养生的要求。所以,这些都是他们能活到一百多岁而仍然不显得衰老的奥秘。
最重要的是他们真正完全掌握了养生的“道”与“德”,身体力行,使天真之意得到保护而不受危害的缘故。
《黄帝内经》是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论述养生,中医养生学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入手,提出了常人养生的四项原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房室有度,颐养神明。几千年后,它与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所倡导的现代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恰好相符,没有本质的区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百拇医药(丁艾青)
养生学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枝芬芳独特的奇葩。几千年来,它不断融合、吸纳了儒、道、释、医等各个学派的思想家、医学家、文人乃至普通百姓所提供的养生学说、方术和经验,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知识体系,不但对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又是具有深远影响的民族文化遗产。如果发掘并加以普及,对人们的健康长寿将发挥巨大作用。
中医养生溯源
早在远古时代,先民们就有了卫生防病和养生保健的思想萌芽。揭去传说的神秘面纱,他们的生活情景便清晰可见。那时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一切处于初始生态的人类,要生存,势必与大自然、与猛兽、与疾病作卓绝的斗争。从而产生了有巢氏“构木筑巢”、“挖土开洞”“皮衣韦”,这种巢居洞穴的生活和以兽皮为衣的取暖方式,显然使居住和御寒的条件都得到了改善,避开了大自然的残酷侵袭和伤害,营造了更有利于生存的环境。
, 百拇医药
燧人氏“钻木取火”的发明,“化除腥臊,炮生为熟”,改变了人类从吃生冷变熟食,这是人类饮食史上一次革命性的转变。食物中的蛋白质被人体充分吸收和利用,它促进了人体特别是大脑的发育,蛋白质是具有生命意义的物质,对于人类逐步走向文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伏羲氏的“教民婚嫁”,使人类的婚姻由“群居杂交婚姻”到“辈行婚”,由“族外族婚”到“对偶婚”,直到今天的“夫妻婚”。这对于优生、避免近亲遗传病、对于人类的进化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最有名的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并且知“水泉之甘苦,令民有所避就”。
岁月悠悠,人类在生存中不断地探索、尝试、总结、滋养着医学和养生学。
岐黄话养生
春秋战国时期,虽然战乱纷纷,而在思想领域里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学说的勃然兴起,促进了医学、养生学的发展。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他们的养生学说都闪烁着哲学思想的光辉。
, http://www.100md.com
先秦诸子百家的医疗经验和养生理论及实践,在战国末期得以汇集总结,成就了惊世骇俗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主要记述了我们的祖先、生而神灵的黄帝与当时名医岐伯平时讨论、探究有关医学、养生、预防等根本性问题,“发性情之源,述五行之本”乃是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光大,并为战国以后的中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黄帝内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是《灵枢》,主要研究人体经络和针灸。另一部是《素问》,主要论述人体生理、病理和治疗养生。所以,《医学三字经》一开始便讲“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问》详”。
在时代相近、地域相隔万里的古希腊,被称为西方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他的医学文集的出版,说明了当时无论是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都已自成体系,体现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两厢媲美之下,中医学的独到之处就是更重视养生之道。所以,《黄帝内经》在开篇“上古天真论”中,就讲的是养生,并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阐述。
, http://www.100md.com
养生于外修内敛
上古时代,对养生有高度修养的人,在教导人们的时候这样说:对于一年四季可能影响健康的气候变化,要及时避开它。思想上要保持清静安闲,不要患得患失。这样,体外没有劳形之作,体内没有情绪的干扰,身体与外界环境协调统一,就能使体内的真气调和而不会受到损害,精神充足而不外散,又怎么会发生疾病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约束自己的思想,而不产生过多的欲望;心境平和而不受外界事物的纷扰;由于精神专一,所以形体虽然劳作,但不感到疲倦;由于他们的欲望少,所以也容易得到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也都可以实现。在饮食方面,不论是粗糙的还是精细的,都觉得味美可口;在穿着方面,不论是华丽的还是简朴的,都觉得自然舒适;对于当时当地的风俗习惯,也很乐于接受;每个人都安于本分,没有地位高低与尊卑的感受。正因为如此,既使有不良嗜好,也不至于着迷成瘾;任何蛊惑人心的淫词滥调,也不能动摇他们的意志。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笨的,也无论是德才兼备的还是才能低下的,他们的共同点,都是能做到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因而符合养生的要求。所以,这些都是他们能活到一百多岁而仍然不显得衰老的奥秘。
最重要的是他们真正完全掌握了养生的“道”与“德”,身体力行,使天真之意得到保护而不受危害的缘故。
《黄帝内经》是第一次从医学的角度论述养生,中医养生学是从人们的生活方式上入手,提出了常人养生的四项原则: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房室有度,颐养神明。几千年后,它与世界卫生组织在维多利亚宣言中所倡导的现代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恰好相符,没有本质的区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百拇医药(丁艾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