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哪些“疫情特点”制定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方剂的?
中医是总结了哪一些古今文献,根据哪些“疫情特点”制定出预防甲型H1N1流感方剂的?
作者:布医布施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西医身临其境,从所获得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资料,提出防控措施。在没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可用于预防的药物少得可怜,达菲和瑞乐沙是大家认可的,但也只是在“特定人群”中使用。
反观中医,随着八角茴香煮猪肉良方之后,各种预防方剂层出不穷。先是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出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列出多个方剂。继之,深圳市卫生局公布2种猪流感中药预防处方,加上以这两种处方为基础,熬制的“防感汤”;某中医药大学“博导”的方剂并由该药方煮出来的凉茶;《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的方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四川省中医医院的方剂;华西医院的“华西一号”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ABC三款等共计40多个,数量之多,全球罕有。
, 百拇医药
“(《方案》是专家们)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出的。”此说令人存疑。
古代中医连“流感”的病名都没有,从古至今(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5月11日确诊)内地没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什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文献可以总结?不知道哪一个古今文献上有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药方资料?
至于疫情的特点,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西医相关资料显示的“疫情特点”是:
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957年前出生的人可能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
在内地没有病例时,上述“疫情特点”还不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应该是“引进”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疫情特点”在哪?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础,八纲辨证、脏腑证治、温热病证治是核心,卫气营血与三焦是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有说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表现为“风热加湿”。所谓温热病是指外感六淫、疫疠所引起的以发热、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它包括各种传染病及非传染的急性热病。温热病起病一般先见恶寒、发热、脉浮的表证,此称为卫分证;进一步发展,出现高热、腹满、便秘、脉洪大等里证、热证、实证,称为气分证;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神昏谵语或多种出血症状,称为营分病或血分病。
温热病辨证又称卫气营血辨证,有13种,举例如下:
卫分证 风温表证 风温袭表,卫外失司,内侵肺经。邪浅在表又为温邪,故见脉浮数、苔白舌红等。 风寒表证 风寒袭表,卫阳郁遏,内侵鼻肺。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证。
, 百拇医药
气分证 气分热盛 温热之邪侵入气分,热盛伤津。舌苔黄干,脉洪大。
营分证 热入营分 邪热入营,营阴受损,热扰心神,损伤脉络。舌绛无苔,脉细数。
血分证 热在血分 热邪深入血分,耗血生风,热拢心神。舌紫绛无苔,脉细数。
还有其他,恕不赘述。
在辨证方面,舌诊尤其重要。舌苔变化常可区分病在卫分或气分,以及判断津液的存亡;舌质变化常可区分病在营分或血分,以及辨明阴液的盛衰。
对甲型H1N1流感,如身临其境,亲自出马,细察病例,依上所述进行辨证,得出的结果那才是地道的中医“疫情特点”。如光靠症状(从西医的临床表现可得到),没看舌头,没切脉等不合中医辨证规矩。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是5月7日发布的,那时内地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人都没有。没有到过疫情地区,没有见到病人,是卫分证还是气分证,是营分证还是血分证都没有搞清楚,“疫情特点”是如何获知的?
, 百拇医药
如此“总结”和“根据”定出的方子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靠吗?真的有效吗?
近日,有造诣颇深的专家表示,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板蓝根等凉茶以及中药能起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作用。《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等所列出的方子有确凿证据表明能起到预防作用吗?如果有,请拿出来看看。如果没有,把之列在预防方案中,向群众推荐,很是不妥。
中医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剂不但多,而且“奇”,有的“奇”得令人膛目。
1、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2、百合20g、薏苡仁15g、八角茴香2枚、鲜藕100g、瘦肉250g,煲汤,食肉饮汤,经常食用。
3、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 http://www.100md.com
4、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5、 鲜鱼腥草30— 60g,蒜汁加醋凉拌。鲜败酱草30— 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鲜马齿苋30— 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6、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7、鱼腥草炖猪蹄、 薏苡仁煨猪肚、黄芪炖鸡等食疗方法。
上述方剂,如果不事先说明是由中医专家开出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就可能被认为是哪一个“农家土菜饭店”厨师开的菜谱。稍作修饰,如1、荸荠、百合、梨清热生津果盘;2、百合薏苡八角茴香瘦肉羹;3、葱白萝卜汤;4、薄荷鸭梨大枣粥;5、醋酱凉拌鲜野菜(鱼腥草、败酱草、马齿苋随意);6、红绿清热解毒饮;7、至极炖品肚、蹄、鸡等;更加精彩。
, http://www.100md.com
莫把医师当厨师,别将伙夫比大夫。
还有那个香囊,这个可是《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的方子。如果真有某个出国旅游团,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人脖子上挂个“鲜艳夺目”的香囊,绝对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医对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染途径等可说是一无所知或是所知甚少,疫苗绝对“编”不出来,想开几个方子预防传染病谈何容易。不过,那个高深莫测的“治未病”倒可“加以参考”。(治未病《中医辞海》的释义①未病先防)中医中国行的一帮中医,每到一处似乎都会成立“治未病中心”,大力推广“治未病”,现在应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甲型H1N1流感这个“未病”治一治。
“治未病中心”的中医们,“治”(预防)甲型H1N1流感本应是主力军,应派往各个口岸,对每一个从疫区来的入关者未病先治,杜绝输入病例,何乐而不为?
但让人纳闷的是,平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治未病中心”,这次却少闻其声,有关当局好像也不把其放在眼里。
中草药能否预防甲型H1N1流感,必须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做严谨的科学验证,踏踏实实地做出来,不是只凭借想象力想当然就能“编”出来。如就有人认为莽草酸是从八角茴香中提取的,八角茴香煮猪肉就可以煮出莽草酸,莽草酸是制造达菲的原料,食了莽草酸就可以在体内变成达菲,像大人唬小孩子,生吞了花生米就会在肚子里长出花生苗一样“幼稚可笑”。这样的荒唐事还是少些为好。, http://www.100md.com
作者:布医布施
甲型H1N1流感疫情发生后,西医身临其境,从所获得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等资料,提出防控措施。在没有疫苗可用的情况下,可用于预防的药物少得可怜,达菲和瑞乐沙是大家认可的,但也只是在“特定人群”中使用。
反观中医,随着八角茴香煮猪肉良方之后,各种预防方剂层出不穷。先是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出的《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列出多个方剂。继之,深圳市卫生局公布2种猪流感中药预防处方,加上以这两种处方为基础,熬制的“防感汤”;某中医药大学“博导”的方剂并由该药方煮出来的凉茶;《山东省中医药预防甲型H1N1流感技术指南(2009版)》的方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四川省中医医院的方剂;华西医院的“华西一号”预防甲型H1N1流感中药方剂,ABC三款等共计40多个,数量之多,全球罕有。
, 百拇医药
“(《方案》是专家们)在总结古今文献的基础上,根据今年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特点制定出的。”此说令人存疑。
古代中医连“流感”的病名都没有,从古至今(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5月11日确诊)内地没有甲型H1N1流感病例,有什么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文献可以总结?不知道哪一个古今文献上有关于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药方资料?
至于疫情的特点,今年的甲型H1N1流感,西医相关资料显示的“疫情特点”是:
病原学 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甲型H1N1流感病人为主要传染源。虽然猪体内已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毒,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动物为传染源。(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造成传播。(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1957年前出生的人可能对甲型H1N1流感免疫)。
,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
实验室检查。1.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2.病原学检查:(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口腔含漱液、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结果可呈阳性。(2)病毒分离:呼吸道标本中可分离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合并病毒性肺炎时肺组织中亦可分离出该病毒。3.血清学检查:动态检测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其他辅助检查。合并肺炎时肺内可见斑片状炎性浸润影。
在内地没有病例时,上述“疫情特点”还不是自己总结出来的,应该是“引进”的。
, http://www.100md.com
中医的“疫情特点”在哪?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础,八纲辨证、脏腑证治、温热病证治是核心,卫气营血与三焦是温病辨证论治的纲领。
有说甲型H1N1流感属于中医温病范畴,表现为“风热加湿”。所谓温热病是指外感六淫、疫疠所引起的以发热、起病急、发展快、变化多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它包括各种传染病及非传染的急性热病。温热病起病一般先见恶寒、发热、脉浮的表证,此称为卫分证;进一步发展,出现高热、腹满、便秘、脉洪大等里证、热证、实证,称为气分证;再进一步发展,则出现神昏谵语或多种出血症状,称为营分病或血分病。
温热病辨证又称卫气营血辨证,有13种,举例如下:
卫分证 风温表证 风温袭表,卫外失司,内侵肺经。邪浅在表又为温邪,故见脉浮数、苔白舌红等。 风寒表证 风寒袭表,卫阳郁遏,内侵鼻肺。苔薄白,脉浮紧均为风寒在表之证。
, 百拇医药
气分证 气分热盛 温热之邪侵入气分,热盛伤津。舌苔黄干,脉洪大。
营分证 热入营分 邪热入营,营阴受损,热扰心神,损伤脉络。舌绛无苔,脉细数。
血分证 热在血分 热邪深入血分,耗血生风,热拢心神。舌紫绛无苔,脉细数。
还有其他,恕不赘述。
在辨证方面,舌诊尤其重要。舌苔变化常可区分病在卫分或气分,以及判断津液的存亡;舌质变化常可区分病在营分或血分,以及辨明阴液的盛衰。
对甲型H1N1流感,如身临其境,亲自出马,细察病例,依上所述进行辨证,得出的结果那才是地道的中医“疫情特点”。如光靠症状(从西医的临床表现可得到),没看舌头,没切脉等不合中医辨证规矩。
《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是5月7日发布的,那时内地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人都没有。没有到过疫情地区,没有见到病人,是卫分证还是气分证,是营分证还是血分证都没有搞清楚,“疫情特点”是如何获知的?
, 百拇医药
如此“总结”和“根据”定出的方子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靠吗?真的有效吗?
近日,有造诣颇深的专家表示,并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板蓝根等凉茶以及中药能起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作用。《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等所列出的方子有确凿证据表明能起到预防作用吗?如果有,请拿出来看看。如果没有,把之列在预防方案中,向群众推荐,很是不妥。
中医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方剂不但多,而且“奇”,有的“奇”得令人膛目。
1、荸荠、百合、梨等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适当食用。
2、百合20g、薏苡仁15g、八角茴香2枚、鲜藕100g、瘦肉250g,煲汤,食肉饮汤,经常食用。
3、二白汤:葱白15g、白萝卜30g、香菜3g。加水适量,煮沸热饮。
, http://www.100md.com
4、薄荷梨粥:薄荷3g、带皮鸭梨1个(削皮)、大枣6枚(切开去核),加水适量,煎汤过滤。用小米或大米50g煮粥,粥熟后加入薄荷梨汤,再煮沸即可食用,平时容易“上火”的人可吃。
5、 鲜鱼腥草30— 60g,蒜汁加醋凉拌。鲜败酱草30— 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鲜马齿苋30— 60g,开水焯后,蒜汁加醋凉拌或蘸酱吃。
6、赤小豆、绿豆适量熬汤服用。
7、鱼腥草炖猪蹄、 薏苡仁煨猪肚、黄芪炖鸡等食疗方法。
上述方剂,如果不事先说明是由中医专家开出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就可能被认为是哪一个“农家土菜饭店”厨师开的菜谱。稍作修饰,如1、荸荠、百合、梨清热生津果盘;2、百合薏苡八角茴香瘦肉羹;3、葱白萝卜汤;4、薄荷鸭梨大枣粥;5、醋酱凉拌鲜野菜(鱼腥草、败酱草、马齿苋随意);6、红绿清热解毒饮;7、至极炖品肚、蹄、鸡等;更加精彩。
, http://www.100md.com
莫把医师当厨师,别将伙夫比大夫。
还有那个香囊,这个可是《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09版)》的方子。如果真有某个出国旅游团,为了预防甲型H1N1流感,人人脖子上挂个“鲜艳夺目”的香囊,绝对是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医对传染病的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染途径等可说是一无所知或是所知甚少,疫苗绝对“编”不出来,想开几个方子预防传染病谈何容易。不过,那个高深莫测的“治未病”倒可“加以参考”。(治未病《中医辞海》的释义①未病先防)中医中国行的一帮中医,每到一处似乎都会成立“治未病中心”,大力推广“治未病”,现在应该是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把甲型H1N1流感这个“未病”治一治。
“治未病中心”的中医们,“治”(预防)甲型H1N1流感本应是主力军,应派往各个口岸,对每一个从疫区来的入关者未病先治,杜绝输入病例,何乐而不为?
但让人纳闷的是,平时闹得沸沸扬扬的“治未病中心”,这次却少闻其声,有关当局好像也不把其放在眼里。
中草药能否预防甲型H1N1流感,必须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做严谨的科学验证,踏踏实实地做出来,不是只凭借想象力想当然就能“编”出来。如就有人认为莽草酸是从八角茴香中提取的,八角茴香煮猪肉就可以煮出莽草酸,莽草酸是制造达菲的原料,食了莽草酸就可以在体内变成达菲,像大人唬小孩子,生吞了花生米就会在肚子里长出花生苗一样“幼稚可笑”。这样的荒唐事还是少些为好。,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传染科 > 流行性感冒 > 甲型H1N1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