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夏西瓜多妙诗
我家乡闽南与台湾隔海相望,两地盛产的西瓜又多又大又甜,台湾水果经常“登陆”,每到夏天水果市场上独具风味的台湾西瓜大的小的,有籽的无籽的,黄瓤的红瓤的,堆如小山,蔚为大观。每逢周末闲暇,文朋诗友喜欢买来一两个台湾西瓜,大家围坐一起,以瓜代茶,边吃边聊。对于喜欢古体诗的我们,热门聊题便是历代精彩精妙的西瓜诗,从中品尝到西瓜文化的精神大餐。
西瓜是夏天人们喜食的消暑解渴瓜果,素有“暑天瓜王”誉称,许多医书都有记载。名人志士也很青睐西瓜这一题材,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写过一首《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作者妙笔生花,将吃西瓜的情形描绘得惟妙惟肖。南宋时,西瓜在中原地区已有大量种植,这一点从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西瓜园》诗中也可得到印证:“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冷洛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
元代有不少诗人爱瓜及诗,写得较好的有几位。一位是方回,他有一首《秋熟》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瓜皮色泽青翠的特征描绘得生动得体。另一位是方夔,我最赞赏他的《食西瓜》,诗中不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西瓜的特点,而且还绘声绘色描写人们吃西瓜时的情景:“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元代另一位诗人赵善庆在《西洋瓜》一诗中则写到:“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据载,西瓜是由中亚细亚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可见赵善庆对西瓜的来历是用了工夫去研究的。
, 百拇医药
到了明代,西瓜已成为黎民百姓食用的夏令水果。那时有一首翟佑写的脍炙人口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这首诗采用比喻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和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夏日三危露”、“流霞九酿浆”喻西瓜的汁液,写尽了西瓜的形、色、味,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丝毫不逊于文天祥的《西瓜吟》。明朝诗人李东阳也有诗咏西瓜:“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
也许是因为西瓜的种植不断推广普及的缘故,清代的咏西瓜诗相对多些,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对西瓜情有独钟,他在《咏西瓜》中极力称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蕴雪含冰沁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读后也使人产生一种不尝西瓜不罢休之感。清初词人陈维崧写的《洞仙歌·西瓜》也称得上是清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咏西瓜的诗中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 百拇医药
常言道:“热天半块瓜,药剂不用抓。”西瓜含有果糖、蔗糖酶、葡萄糖、苹果酸、胡萝卜素、磷酸、维生素等及较多矿物质,含水量高达94%左右,是一种天然营养汁液,尤其有消暑清热作用。在传统中医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治疗高热、烦渴等实热病证的良方,叫白虎汤。而不少医家也把西瓜誉称为“天生白虎汤”,明代医书《食物本草》中说:“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在炎热的夏天,只要吃上一二斤西瓜,顿觉清爽无比,暑气渴意即刻消退几分,经过冰镇的西瓜更是可口解渴,美不可言。医家有诗赞美:“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知道镇凉后的西瓜更能清暑解渴,有一种至今仍被广为运用的方法就是把整个西瓜放在竹篮中,潜入水井中,浸泡几个小时再捞出。金代王予可在《咏西瓜》诗中就描述了井镇西瓜的情景:“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西瓜甜甜,诗味浓浓。业余闲暇邀约三五知己,尝瓜谈诗,增长见识,真是别有一番乐趣!, http://www.100md.com(林长华 福建省东山县作协)
西瓜是夏天人们喜食的消暑解渴瓜果,素有“暑天瓜王”誉称,许多医书都有记载。名人志士也很青睐西瓜这一题材,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写过一首《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碧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作者妙笔生花,将吃西瓜的情形描绘得惟妙惟肖。南宋时,西瓜在中原地区已有大量种植,这一点从南宋田园诗人范成大的《西瓜园》诗中也可得到印证:“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冷洛淡如水,未可葡萄苜蓿夸。”
元代有不少诗人爱瓜及诗,写得较好的有几位。一位是方回,他有一首《秋熟》诗中写道:“西瓜足解渴,割裂青瑶肤”,这两句诗用简洁形象的语言把西瓜汁多性凉,瓜皮色泽青翠的特征描绘得生动得体。另一位是方夔,我最赞赏他的《食西瓜》,诗中不仅以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西瓜的特点,而且还绘声绘色描写人们吃西瓜时的情景:“恨无纤手削驼峰,醉嚼寒瓜一百同。缕缕花衫粘唾碧,痕痕丹血掐肤红。香浮笑语牙生水,凉入衣襟骨有风。从此安心师老圃,青门何处向穷通。”。元代另一位诗人赵善庆在《西洋瓜》一诗中则写到:“竟传异种远难详,且剖寒浆自在尝。因产西方皆白色,为来中土尽黄瓤。”据载,西瓜是由中亚细亚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可见赵善庆对西瓜的来历是用了工夫去研究的。
, 百拇医药
到了明代,西瓜已成为黎民百姓食用的夏令水果。那时有一首翟佑写的脍炙人口的《红瓤瓜》:“采得青门绿玉房,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夏日三危露,泻出流霞九酿浆。”这首诗采用比喻手法,以“青门绿玉房”喻西瓜的外形和色泽,以“猩血”喻瓜瓤,以“夏日三危露”、“流霞九酿浆”喻西瓜的汁液,写尽了西瓜的形、色、味,形象生动的比喻描写丝毫不逊于文天祥的《西瓜吟》。明朝诗人李东阳也有诗咏西瓜:“汉使西还道路赊,至今中国有灵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
也许是因为西瓜的种植不断推广普及的缘故,清代的咏西瓜诗相对多些,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对西瓜情有独钟,他在《咏西瓜》中极力称赞:“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蕴雪含冰沁齿凉,两团绿玉许分尝”读后也使人产生一种不尝西瓜不罢休之感。清初词人陈维崧写的《洞仙歌·西瓜》也称得上是清代咏西瓜诗词中的精品:“嫩瓤凉瓠,正红冰凝结。绀唾霞膏斗芳洁。傍银床,牵动百尺寒泉。缥色映,恍助玉壶寒彻。”此外,清末诗人张朝墉在咏西瓜的诗中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暇菜亭前堪饱食,西瓜斗大藕如船”,和以前诗人咏西瓜多用比喻不同,颇具特色。
, 百拇医药
常言道:“热天半块瓜,药剂不用抓。”西瓜含有果糖、蔗糖酶、葡萄糖、苹果酸、胡萝卜素、磷酸、维生素等及较多矿物质,含水量高达94%左右,是一种天然营养汁液,尤其有消暑清热作用。在传统中医学说中,有一个著名的治疗高热、烦渴等实热病证的良方,叫白虎汤。而不少医家也把西瓜誉称为“天生白虎汤”,明代医书《食物本草》中说:“西瓜性寒解热,有‘天生白虎汤’之号”。在炎热的夏天,只要吃上一二斤西瓜,顿觉清爽无比,暑气渴意即刻消退几分,经过冰镇的西瓜更是可口解渴,美不可言。医家有诗赞美:“青青西瓜有奇功,溽暑解渴胜如冰,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已知道镇凉后的西瓜更能清暑解渴,有一种至今仍被广为运用的方法就是把整个西瓜放在竹篮中,潜入水井中,浸泡几个小时再捞出。金代王予可在《咏西瓜》诗中就描述了井镇西瓜的情景:“一片冷裁潭底月,六湾斜卷陇头云。”
西瓜甜甜,诗味浓浓。业余闲暇邀约三五知己,尝瓜谈诗,增长见识,真是别有一番乐趣!, http://www.100md.com(林长华 福建省东山县作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