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学评论 > 信息
编号:11789408
“健康讲座”亟待规范
http://www.100md.com 2009年6月23日 《中国医药报》 2009.06.23
     □廖海金

    “乙肝大、小三阳能彻底转阴”、“包医”、“彻底根治”、“一个疗程完全康复”……时下,打开收音机、电视机,五花八门的“健康讲座”随时可见,有时候同一时间就有好几个播放“健康讲座”的节目。与此同时,还有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农村与社区举办“健康讲座”,据了解内情的人士反映,大多“健康讲座”都是打着医疗咨询服务的旗号,行推销药品、保健品之实。

    群众反应强烈的“健康讲座”有以下一些特点:一是头衔假,健康讲座的主讲人都被冠以“专家”、“教授”、“某主任”、“某医学大奖获得者”等头衔,并鼓吹已治愈多少疑难杂症,使多少人起死回生,获得了多少奖项。二是药价假,与正规药店里的药品相比,有些健康讲座推荐的“特效药”、“国家专利产品”的价格高得离谱。如某治疗骨质增生的药品每盒才12粒,就要100多块钱。三是热心听众假,为增强信任感,扩大影响范围,许多讲座都安排了“托儿”充当听众或受益者。四是药物疗效假。与产品说明书和专家介绍的疗效相比,许多患者服用后,并没有发现特效药物的“奇特疗效”,更没有“奇迹”发生,有的药不仅无效,反而使患者病情加重。

    这类“健康讲座”混淆了讲座和广告的界线,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广告管理法》,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有关执法部门应予以干预和治理。要对“健康讲座”的专家进行资格审查,还要对讲座内容进行把关,如健康讲座不能进行药品宣传,还应该对那些夸大其词的“健康讲座”和医疗广告给予重罚。

    大众媒体应该肩负起健康教育的责任,应以消费警示的形式向群众普及健康知识,提高群众到合法正规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购买药品的意识,揭发一些人打着免费宣传、赠送、义诊的招牌实际推销假劣药的骗局。有关部门可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画、村民手册、黑板报等形式公布投诉举报电话。发展群众监督员队伍,形成全社会监督的网络格局,通过举报,能够迅速及时制止不法分子的行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联动机制,共同查处,使违法行为不因监管部门的职能交叉而有机会躲避惩罚。

    此外,有关部门要多举办针对不同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健康保健知识讲座,为老年人自我保健、延年益寿提供知识传播平台,把这项工作纳入公共卫生保健体系的工作范畴,充分发挥各大医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掌握科学的保健知识,避免受骗上当。,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