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10165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3日 《现代护理报》 2009.07.03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资料来自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2003年8月1日~2004年7月31日新入院的病人267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严重脑、心、肝、肾等躯体疾病。其中男188例,女79例;年龄16~59岁,平均(35±11)岁。根据住院过程中有无攻击行为,分为病例组(106例)和对照组(16l例)。

    2.研究内容与方法

    于入院一周内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婚姻、职业和文化程度)及既往攻击行为史,完成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量表评定均由2名主管护师完成,评定前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

    3.统计分析
, http://www.100md.com
    所有资料经SPSS统计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结果

    1.一般资料

    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性别(X2=1.13)、年龄(t=0.34)、婚姻(X2=0.72)、(职业X2=2.13)、文化程度(X2=0.14)和家庭经济状况(t=0.4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分析

    ※既往攻击行为史

    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72/106,68%)的比对照组(70/167,42%)明显为高(X2=15.34,P<0.01)。
, 百拇医药
    ※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

    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08±4.33)比对照组的(0.25±1.40)明显为高(t=8.78,P<0.01)。病例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44/106,42%)比对照组(4/167,3%)明显为高(X2=63.40,P<0.01)。

    ■讨论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的比对照组明显为多(68%:42%,P<0.01),提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是预报本次住院期间将发生攻击行为的重要预报因素,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机制可能与个人的应激反应方式和精神分裂症每次复发的症状雷同有关。一个人的应激反应方式是稳定的,如果既往是以攻击来对付应激,这次可能还是以攻击来对付应激。一个人的精神分裂症每次发作症状通常是雷同的,而有些症状(如命令性幻听和被害妄想)与攻击发作关系密切,上次有命令性幻听和被害妄想的,这次复发倾向还是这套症状,而这套症状与攻击密切相关,故上次有攻击行为,这次还是倾向有攻击行为。
, http://www.100md.com
    既往有攻击行为史的病人这次也没有100%的再现攻击,可能的原因是病人没有遇到与上次同等程度的应激,或即使遇到同等程度的应激,因为既往的学习而变得善于解决,故不至再现应激反应;此外,精神分裂症每次发作的症状不一定完全相同,上次有易感攻击的症状,这次未必再有。既往无攻击行为史的病人之所以有攻击行为是因为一些病人是上次发病无易感攻击的症状,而这次发作却有。而另一些病人这次发作是首次发病,首次发病就出现易感攻击行为。

    鉴于既往有攻击行为史可能预报本次住院期间将发生攻击行为,故在精神分裂症病人护理中,应认真做好入院评估,一旦发现该病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宜将其作为攻击的高危人群,护理上重点监测和预防。因为攻击总是带来灾难,使人心境黑暗。故防攻击行为在护理人员内部可称为“防黑”,这与精神科中已有的“防红(防自杀)”、“防绿(防逃跑)”和“防黄(防藏药)”并列。

    本研究显示,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越高,越易发生攻击行为。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比对照组显著为高(42%:3%,P<0.01)。在攻击行为护理中,可把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作为评估的常规工具,当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加权分≥4分,发生攻击行为的危险性增加,重点观察病人有无讲话语调高、语速快、语量多,动作多而快以及坐立不安等异常行为,如果出现上述异常行为,给予安慰、劝说和诱导等行为干预,可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 百拇医药
    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定显示,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分比对照组显著为高(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比对照组显著为低(P<0.01)。提示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可能预示精神分裂症病人住院期间易感攻击行为。而病例组的个人整洁、迟缓、抑郁等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提示这些变量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无明显关系。

    鉴于缺乏社会兴趣易感攻击行为,而文娱活动可帮助提高兴趣,缓解内心紧张,可能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所以,临床上必须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逐步培养兴趣爱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易激惹病人容易冲动,护理上应高度警惕,注意观察病人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避免激惹病人,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环境中,脱离嘈杂的环境。适当满足病人的需要。采用语言诱导,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必要时请示医生通过药物缓解激惹性,以预防下一步的攻击行为。

    本研究发现病例组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中精神病表现的分值比对照组的明显为高,提示精神症状丰富的病人易发生攻击行为。这与已往研究报道相一致。因为精神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病时的主要特点,由于受精神症状的支配,病人很容易产生不合作的情绪,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方法处理矛盾冲突,用攻击行为发泄心中的愤怒。提示在护理中,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汇报医生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注意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可以预防攻击行为发生。 (南京医科大学脑科医院 张燕红 屠丽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