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与怒、忧、思、悲、恐、惊一样,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中医把它们统称为“七情”。喜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许多成语与“喜”有关,比如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禁等等。“喜”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的情绪流露,常常与“笑”联系在一起,这是喜的本义,甲骨文写作 ,从口,说明嘴巴裂开、嘴角上翘就是喜。《说文》古文写作 ,右边是个“欠”字,与欢的繁体“歡”字部首相同。“欠”小篆写作 ,像人张口哈气的样子,说明喜也是要张口笑、出气的。另一种“喜”是内在的,甚至是不动声色的,喜也从嘴角上翘的单纯含义引申为抽象的快乐。人们把生活中快乐的事都称为“喜”,如洞房花烛、金榜题名,人们要“贺喜”,把女人怀孕称为“有喜”,更多的时候人们就直接说“喜事”,代表着一切快乐的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句子脍炙人口,《诗经》里也有“既见君子,我心则喜”,更是描摹得细致入微。
但是,“喜”过了头,往往导致悲剧发生。《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穷困潦倒,屡试不中,丈人、邻居都讥笑他。没想到这一年放榜他高中举人,狂喜之下居然疯了,大喊大叫,丈人说他是“气迷了心”。这种因为情绪剧烈改变而导致的疾病,中医称为“情志病”。像范进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前一段时间《新民晚报》报道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与邻居打麻将,自摸后大喊一声“我和了”,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脑溢血。网上也有“彩票开出巨额奖金,事主大笑不幸身亡”的报道。
为什么本来是快乐的事情却发生这样的意外呢?中医认为,“心主神明”,《黄帝内经》里有“心藏神”的记载,认为心在人体五脏里的地位是君主的位置,统率着整个人体的精神活动。而根据五行理论,五脏与情志也一一对应,与心相配的就是“喜”。狂喜对心的损伤很大,会导致心无所主,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神明受扰,发生疾病,严重的可能丧失意志,有些像现代临床的中风、脑血管意外。
实际上,适度的喜不但不是坏事,甚至可以治疗疾病。元代名医罗知悌曾治疗一个病入膏肓的僧人,这个僧人在浙江云游多年,想念四川老家的母亲,又没有钱回家,忧心如焚,得了重病。罗知悌看到他的时候,骨瘦如柴,就安慰他说,我给你10两银子,让你回家看望母亲,不用你归还,只要你听话把病治好。僧人听了喜出望外,积极配合吃粥吃药,调理一个月居然完全康复了。罗氏这里就是采用以情胜情的方法,让病人得乐而起生意,心情舒畅治疗自然事半功倍。, 百拇医药(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但是,“喜”过了头,往往导致悲剧发生。《儒林外史》中有一则故事,讲一个叫范进的读书人,穷困潦倒,屡试不中,丈人、邻居都讥笑他。没想到这一年放榜他高中举人,狂喜之下居然疯了,大喊大叫,丈人说他是“气迷了心”。这种因为情绪剧烈改变而导致的疾病,中医称为“情志病”。像范进这样的例子生活中并不少见,前一段时间《新民晚报》报道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与邻居打麻将,自摸后大喊一声“我和了”,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送到医院后诊断为脑溢血。网上也有“彩票开出巨额奖金,事主大笑不幸身亡”的报道。
为什么本来是快乐的事情却发生这样的意外呢?中医认为,“心主神明”,《黄帝内经》里有“心藏神”的记载,认为心在人体五脏里的地位是君主的位置,统率着整个人体的精神活动。而根据五行理论,五脏与情志也一一对应,与心相配的就是“喜”。狂喜对心的损伤很大,会导致心无所主,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神明受扰,发生疾病,严重的可能丧失意志,有些像现代临床的中风、脑血管意外。
实际上,适度的喜不但不是坏事,甚至可以治疗疾病。元代名医罗知悌曾治疗一个病入膏肓的僧人,这个僧人在浙江云游多年,想念四川老家的母亲,又没有钱回家,忧心如焚,得了重病。罗知悌看到他的时候,骨瘦如柴,就安慰他说,我给你10两银子,让你回家看望母亲,不用你归还,只要你听话把病治好。僧人听了喜出望外,积极配合吃粥吃药,调理一个月居然完全康复了。罗氏这里就是采用以情胜情的方法,让病人得乐而起生意,心情舒畅治疗自然事半功倍。, 百拇医药(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