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796640
师生人格平等是“学生为中心”精髓
http://www.100md.com 2009年8月3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182期
     近年来随着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GMER)的推出,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和全面职业素质提升,国际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方兴未艾,对知识的建构性、复杂性、社会性、情境性、默会性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生为中心”教育观传入我国由来已久,由于谈论过多但研究不详而造成许多误解,十分不利于“学生为中心”教学观在我国的贯彻执行。

    “学生为中心”最早起源于“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与“病人为中心”的治疗观,然后发展为“人为中心”的教育观,直至成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其发展历程可分为6个阶段。

    18世纪

    法国启蒙学者卢梭竭力主张教育应以培养“能保持人本性的自然人”为宗旨,提出“适应自然”的教育方法,成为“学生为中心”思想的雏形。

    19世纪
, http://www.100md.com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则反其道而行之,形成了“教师为中心”的完整教学理论和固定教学程序,注重对学生的“管理”。

    20世纪初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威指出,爱好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具有强大的潜在动力,教育必须尊重和利用这种动力;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应在这两点之间形成教育过程。杜威提出改变教育的重心,宣扬用“儿童中心”取代“教师中心”或“教材中心”,围绕儿童组织一切教育措施,教师应是儿童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的启发者和指导者。

    1960年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发现式学习,此系建构主义的一种教育理论,其核心一是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把学习与日后的生活关联,逐步培养和形成学习的习惯,随之而来的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运动。
, 百拇医药
    19世纪60年代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借鉴其本人“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呼吁学校将学生摆在中心的位置,在教学中贯彻人本主义的精神。罗杰斯以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的经验论证了人的内在建设性倾向,通过医师对患者的无条件关怀、移情理解和积极诱导使障碍消除而恢复心理健康。他把这一理论用于教育改革,强调教育中建立师生亲密关系和依靠学生自我指导能力的重要性。他提出19个命题,其中正式提出“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 Learning)一说。此说顺应了当时美国高科技化社会所带来的对人性的新需求以及美国教育界的新需要,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学理论。

    1972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包括培养和发展一个人全部潜能的教养过程”,并且认为,实现人的自我完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人的本性向社会提出的要求,是人类社会向教育提出的任务。
,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在逐步完善与提升,由于其理性与科学性在实践中不断得到证实而被日益推崇,“学生为中心”已经是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趋势。我们应正确理解“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人格的平等 “学生为中心”精髓是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与教育管理者不再是高高在上,而应该与学生平等互助。

    并非放任不管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并非不需要学校,不需要教师指导。相反,这种教育观促使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应该以更有效、更科学、更有体系的方法来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

    教师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 由于教师不再具有高屋建瓴之势,而是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学生以更有效的方式去学习。

    提供更多的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只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反对教师的一言堂风格与单一的教学模式。必须让学生在时间上与空间上有更多的选择,从而在从学期间便培养成我是学习的主人的良好素质,缩短学生适应社会的潜伏期。

    重视未来的学习评估 实行“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针,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批判性的学习者,而非墨守陈规的知识承受者;能融会贯通、灵活处理问题与敢于创新的“完整人”,而非只是纸上谈兵的优秀生。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致力于研究和实施最佳教育方案,使学生以更有效、更科学的方法来从事学习,并不断将培养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的活动。, 百拇医药(上海中医药大学 胡鸿毅 林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