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
编号:13397831
多种方法可诊断小肠疾病
http://www.100md.com 2009年9月19日 医药卫生报
     人体消化道分为食管、胃、十二指肠、小肠、结肠和直肠。小肠疾病多年来未被人们充分认识,其主要原因是对人体小肠的检查手段不多。小肠疾病主要包括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血管性疾病,小肠肿瘤,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炎症性肠病,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等。以往,由于检测手段的不完善,经验性地认为小肠疾病发病率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如近年来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在临床中的应用,使得小肠疾病的诊出率不断提高。

    小肠钡剂造影 小肠钡剂造影可显示小肠疾病的部位、范围等,但阳性率较低。气钡双重造影法,特别是插管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使对小肠出血性病变的诊断率提高了10%~25%。小肠钡剂造影对血管性病变几乎没有任何诊断作用。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为非创伤性技术,主要用于小肠出血的定位,其敏感性强于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检查 小肠疾病尤其是消化道出血时选择此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诊治方法。只要看到造影剂外渗即可作出明确诊断,可同时进行栓塞治疗。但此项检查受失血速度和检查时机影响,选择性动脉造影只能显示出血速度超过0.5毫升/分的动脉毛细血管出血,并且必须在出血活动期将造影剂注入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才能成功。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次革新。胶囊内镜约为2厘米×1厘米,只有曲别针样大小,检查时患者只需像吞服药物胶囊一样吞服胶囊内镜,穿着数据记录仪背心。吞服胶囊后,经医生检测确认胶囊进入小肠后即可离开医院。整个检查过程需要8~10小时。患者在服用胶囊两小时后才可饮少量清水,四小时后可以进少许清淡食物。在胶囊电池耗尽后将数据记录仪取下,并连接到可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站。数据记录仪中的图像资料最终下载至工作站中,并由相关软件进行处理。检查后胶囊自肛门自行排出。胶囊内镜具有检查安全、依从性好的特点,对小肠黏膜、黏膜下血管及黏膜隆起性病变检出率达86.8%,对原因不明的消化道出血诊断率达60%~70%,对克隆恩病的诊断率为65%。但其也具有不能进行病理检查及不能进行内镜下治疗的缺点。

    双气囊内镜 双气囊内镜可弥补胶囊内镜不可进行病理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的缺点,进一步提高了小肠疾病的确诊率。对小肠出血、小肠梗阻和不明原因腹痛的确诊率分别为96%、95%、和88%,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缺点是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痛苦较大。鉴于双气囊内镜操作较费时,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有一定的操作风险,在国内尚未完全普及。

    CT仿真内镜 其方法是利用螺旋CT薄层无间隔扫描,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即可获得类似内窥镜的动态重建图像。其局限性是不能观察黏膜颜色变化,对浅表细微结构变化不能分辨,不能进行活检及镜下治疗。 (摘自《保健时报》 刘宇宏 王 艳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