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893400
广州日报:别小看年后恐惧症“长尾效应”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1日 《广州日报》
     过年总是伴随着恐惧过来的。工作以后又开始有了给压岁钱的恐惧,发现亲戚的小孩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别小看如此的“长尾效应”,足以令你一贫如洗。

    今年头回在异乡过节,倒相当清净。小时候,过年是很开心的事情,且不说压岁钱,亲戚间融洽的“拜年”,给我很美好的印象。随着年岁的老去,过年的印象陡转直下。我觉得中国人的“年生活”核心无非是:团圆、凝聚、融洽、热闹……如果你过年找个国外海边的度假小屋,这算过年吗?中国人的度假观念是:过节不能说坏的。所以这篇文字年后发是比较得当的。西方人的杂志可以在情人节做的策划是:反情人节。这意思说出来大家也都同意,其实节日无非是大家约定的团圆时间,团圆本身是好的,但你如果有心天天都是情人节。所以有节日,自然有“反节日”。

    如果你抵触传统的“年生活”,老一辈的人是不理解的。空气里充满鞭炮的气息,一切红色的碎片都出现在城市里,红成一种象征。问题是城市本来就让生活很喧嚣,所以在城市里过年也好,在乡下过年也好,其实中国人的佳节本质上是和“人”度过的,大凡人群密集起来,正是节日的特征。成百上千的人的“聚集”,这是中国人的特色。

    接下则是社区聚会,百十来号亲戚,一个个地认全,这个是婶婆那个是叔公,过年总是伴随着恐惧过来的。工作以后又开始有了给压岁钱的恐惧,发现亲戚的小孩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加——别小看如此的“长尾效应”,足以令你一贫如洗。而中国式的规矩只是讲名分,并不讲亲疏,这也是害人的地方。

    至于闹中取静,则不是节日的概念。一位朋友春节去日本北海道,她似乎只想找个安静处,不要虚假的寒暄,也不要无谓的串门,因为她的一个人的“春节”首先是自由的时间,而找个地方躲起来就是首选。现代人繁忙的网络里,任何拜年都可以用微博和手机短信来完成,年轻人已经不喜欢串门这样的概念,电话不就可以了吗?或者直接快递了礼物去。

    我自己所在的小区聚集的多是80后,我发现连购物的人都没有,小超市经常接受到电话指示:大蒜要大些的、一棵白菜还有一斤羊肉外加火锅底料……这种类似的“委托购买”已不奇怪。我母亲听到如此情况,第一反应却是:你不怕老板给我们缺斤短两吗?似乎在80后的这些人眼里,方便是最重要的,效率是生命。谁有时间去超市挑鸡蛋呢?大一些又如何呢?不如省下时间来打几局游戏。

    所以,节日在年青一代的眼里是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但在老一辈的眼光里却是一种仪式。人如何从仪式里解放出来,进入自由的支配自己的状态,我发现正是中国人这么些年一直在纠结的一件事情。(颜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