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 rop hic Gast ritis ,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消化道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表明,瘀血与本病的发生关系密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有良好疗效。兹就活血化瘀法治疗CAG的理论及应用探讨如下。
阳明胃腑 血病易见
CAG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属阳明,脾属太阴,《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太阴常多气少血。”胃腑与外界相通,最易受损。《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阳明胃腑,易损易滞,易虚易实,气病、血病多见。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云:“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脾胃论》指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或“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说:“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留。”明确论述了脾胃病易瘀血内结。
, 百拇医药 证候表现 重察舌象
CAG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胃痛、痞满、纳差、消瘦、口渴、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脉细涩、沉弱。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指出:“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瘀血滞中,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见痞满。瘀血阻滞胃络,不通则痛,故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血瘀则舌失滋荣,血流不畅,故CAG患者多见舌质紫黯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通俗伤寒论》指出:“因热而瘀者,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或焦,因寒而瘀者,舌多淡紫带青或黯或滑。”因此,CAG瘀血证的诊断,尤须重视舌诊。
活血化瘀 贯穿始终
CAG病程缠绵,各种病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变化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与气滞常互为因果,血瘀不行,则加重气滞,脾胃运化障碍,后天失养。瘀血内留,郁而生热,瘀热相合,则耗津伤阴;血液黏稠,又会加重血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脾虚失统,还是瘀热灼络,均可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使血瘀进一步加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势必气血日虚,胃腑萎弱日重,甚至发生癌变。
, 百拇医药
临床应用 相兼而施
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法 《医学正传·胃脘痛》云:“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易被辛辣、劳倦、情志所伤,久则耗气伤津入络,阴津亏损,胃络失养,渐成瘀阻之变。此时,宜养阴益胃、活血化瘀。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法 胃脘痛病位在胃,但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叶天士亦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失疏泄,影响脾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不通则痛;二是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不调,肝胃不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胃痛初起在气,气滞日久则影响血络通畅,以致血瘀胃络。故CAG多气血同病。治宜疏肝活血,气血同调。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 脾胃虚弱则运化不及,湿从中生,气滞不行,日久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气血俱病,络道不利,血行不畅,胃络瘀滞。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因此本病的实质乃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瘀”之说,脾胃虚损,因虚致瘀是其病理基础。
, 百拇医药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叶天士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又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可知其治气治血之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可见,瘀血内阻是胃病发展的重要阶段,血瘀则气滞,气郁中焦而化热化火,血瘀热毒内蕴、瘀热互结是造成胃络损伤、组织增生的根本原因。本病缠绵难愈,与邪毒未尽有关。
除上述方法外,其他还有温中补虚、活血化瘀和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应根据瘀血证的轻、中、重将活血化瘀药分为三大类:一为和血类,如当归、赤芍、丹皮等;二为活血化瘀类,如川芎、蒲黄、刺猬皮等;三为破血逐瘀类,三棱、水蛭、地鳖虫、血竭等。由于活血化瘀的药往往药性峻烈,临床运用必须针对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证候情况选择恰当的活血化瘀药。, 百拇医药(潘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陆为民 江苏省中医院)
阳明胃腑 血病易见
CAG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属阳明,脾属太阴,《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太阴常多气少血。”胃腑与外界相通,最易受损。《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云:“盖胃者汇也,乃冲繁要道,为患最易。”阳明胃腑,易损易滞,易虚易实,气病、血病多见。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云:“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脾胃论》指出“脾胃不足,皆为血病”,或“病久入深,营卫之行涩。”《伤寒论·辨脉法第一》说:“中焦不治,胃气上冲,脾气不转,胃中为浊,荣卫不通,血凝不留。”明确论述了脾胃病易瘀血内结。
, 百拇医药 证候表现 重察舌象
CAG表现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胃痛、痞满、纳差、消瘦、口渴、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脉细涩、沉弱。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脉证治》指出:“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瘀血滞中,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则见痞满。瘀血阻滞胃络,不通则痛,故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久延难愈。血瘀则舌失滋荣,血流不畅,故CAG患者多见舌质紫黯或黯红,或有瘀斑、瘀点,舌底脉络迂曲。《通俗伤寒论》指出:“因热而瘀者,舌必深紫而赤,或干或焦,因寒而瘀者,舌多淡紫带青或黯或滑。”因此,CAG瘀血证的诊断,尤须重视舌诊。
活血化瘀 贯穿始终
CAG病程缠绵,各种病因都不同程度地导致血瘀,瘀血变化始终贯穿于疾病的全过程。瘀血不仅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血瘀与气滞常互为因果,血瘀不行,则加重气滞,脾胃运化障碍,后天失养。瘀血内留,郁而生热,瘀热相合,则耗津伤阴;血液黏稠,又会加重血瘀。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脾虚失统,还是瘀热灼络,均可致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使血瘀进一步加重。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如此恶性循环,势必气血日虚,胃腑萎弱日重,甚至发生癌变。
, 百拇医药
临床应用 相兼而施
养阴益胃、活血化瘀法 《医学正传·胃脘痛》云:“致病之由,多由纵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饮热酒煎煿,复餐寒凉生冷,朝伤暮损,日积月深,故胃脘疼痛。”胃为阳土、喜润恶燥,故易被辛辣、劳倦、情志所伤,久则耗气伤津入络,阴津亏损,胃络失养,渐成瘀阻之变。此时,宜养阴益胃、活血化瘀。
疏肝和胃、活血化瘀法 胃脘痛病位在胃,但与肝的关系至为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叶天士亦曰:“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失疏泄,影响脾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疏泄不及,土失木疏,气壅而滞,不通则痛;二是疏泄太过,横逆脾胃,肝脾不调,肝胃不和,气机不畅,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胃痛初起在气,气滞日久则影响血络通畅,以致血瘀胃络。故CAG多气血同病。治宜疏肝活血,气血同调。
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法 脾胃虚弱则运化不及,湿从中生,气滞不行,日久由气及血,由经入络,气血俱病,络道不利,血行不畅,胃络瘀滞。如《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说:“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因此本病的实质乃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瘀”之说,脾胃虚损,因虚致瘀是其病理基础。
, 百拇医药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叶天士指出:“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又云:“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可知其治气治血之然也,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可见,瘀血内阻是胃病发展的重要阶段,血瘀则气滞,气郁中焦而化热化火,血瘀热毒内蕴、瘀热互结是造成胃络损伤、组织增生的根本原因。本病缠绵难愈,与邪毒未尽有关。
除上述方法外,其他还有温中补虚、活血化瘀和清化湿热、活血化瘀等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临床应根据瘀血证的轻、中、重将活血化瘀药分为三大类:一为和血类,如当归、赤芍、丹皮等;二为活血化瘀类,如川芎、蒲黄、刺猬皮等;三为破血逐瘀类,三棱、水蛭、地鳖虫、血竭等。由于活血化瘀的药往往药性峻烈,临床运用必须针对病人体质状况、病情轻重、证候情况选择恰当的活血化瘀药。, 百拇医药(潘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陆为民 江苏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