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治疗手段更丰富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作用获专家肯定
□本报记者 朱国旺
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存在缺憾
两药合用调脂作用更强 尚需深入研究论证其对预后的影响
“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将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记者在日前举行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他汀类药物一统调脂治疗领域的天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出现,可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存在缺憾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两大危险因素;而人群胆固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近十余年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调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降低LDL-C并达到目标值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但调脂药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的还只有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走到今天,依然是通过降低胆固醇或者调整血脂,预防冠心病的惟一药物。但是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存在局限性,很多患者使用它之后血脂达标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副作用也会限制它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即使充分使用他汀类药物,残余血管风险仍然存在,所以探索调节血脂、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两药合用调脂作用更强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叶平教授说,人体胆固醇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肝脏的合成,另外一个是肠道的吸收。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至今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汀类药物使用后,胆固醇合成会减少,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的胆固醇更多来源于肠道的吸收,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肝脏合成减少,却可能会导致肠道胆固醇合成增多。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的胆固醇转运蛋白,主要选择性地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而对甘油三酯、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都没有抑制作用。它和他汀类药物合用,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具有互相协同的作用,最终可以起到一个更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
, 百拇医药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初始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仍不能达标,此时可有两种选择:即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调脂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都会明显增加,致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在任何他汀类药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降低LDL-C的效果相当于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3倍,但不良反应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视为合理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教授说,在临床上偶尔会碰到一些患者对他汀类药物耐受能力比较差,药物剂量稍微大一点患者就会出现肌肉症状,肌肉疼痛或者肌酶、肝酶升高。对这些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就不能用得很大,只能用小剂量,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不能很好达标。如果加上降固醇吸收抑制剂,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抑制胆固醇的作用。另外,对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也会产生反应的患者,可以单用降固醇吸收抑制剂,同样可以降低胆固醇,虽然下降的幅度不如他汀类药物明显,但是毕竟能够得到2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尚需深入研究论证其对预后的影响
专家指出,由于降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时间尚短,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对血脂参数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替代指标的影响,关于其治疗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资料尚缺乏。正在进行中的SHARP研究以及IMPROVE-IT研究将为我们提供充分的有关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临床终点事件影响的信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为促进并规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并颁布此《共识》。《共识》回顾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研究资料,并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合理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指导建议,其全面而实用的内容将有助于推动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调脂治疗。
《共识》建议可将降固醇吸收抑制剂用于以下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经合理饮食控制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且不适于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单药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可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接受特殊治疗(如血浆置换疗法)无效或虽然有效但血脂仍未能达标的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用于纯合子型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患者的治疗。
随着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手段也将不断完善。专家表示,《共识》的出台及推广将有效规范调脂治疗,促使临床医生了解并重视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进一步提升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水平。但在目前,采取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仍然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最核心的内容。, 百拇医药
□本报记者 朱国旺
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存在缺憾
两药合用调脂作用更强 尚需深入研究论证其对预后的影响
“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将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联合应用可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而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记者在日前举行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他汀类药物一统调脂治疗领域的天下,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出现,可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存在缺憾
高血压及血脂异常是造成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两大危险因素;而人群胆固醇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是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近十余年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调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地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降低LDL-C并达到目标值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 百拇医药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长胡大一教授说:“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冠心病,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但调脂药到目前为止,真正能够减少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的还只有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走到今天,依然是通过降低胆固醇或者调整血脂,预防冠心病的惟一药物。但是他汀类药物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存在局限性,很多患者使用它之后血脂达标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副作用也会限制它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即使充分使用他汀类药物,残余血管风险仍然存在,所以探索调节血脂、治疗冠心病的新途径是非常重要的话题。”
两药合用调脂作用更强
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二科主任叶平教授说,人体胆固醇的获得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肝脏的合成,另外一个是肠道的吸收。他汀类药物主要是抑制相关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至今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明,他汀类药物对于冠心病的预防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他汀类药物使用后,胆固醇合成会减少,但是有一部分患者的胆固醇更多来源于肠道的吸收,他汀类药物使胆固醇肝脏合成减少,却可能会导致肠道胆固醇合成增多。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的胆固醇转运蛋白,主要选择性地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而对甘油三酯、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都没有抑制作用。它和他汀类药物合用,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具有互相协同的作用,最终可以起到一个更好降低总胆固醇水平的作用。研究表明,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使LDL-C水平进一步降低。
, 百拇医药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初始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许多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仍不能达标,此时可有两种选择:即增加他汀类药物剂量或联合应用其他调脂药物。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胆固醇作用仅增加6%左右,但与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都会明显增加,致使部分患者不能耐受较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而在任何他汀类药剂量的基础上加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其降低LDL-C的效果相当于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加3倍,但不良反应却没有明显增加。因此,对于单独应用他汀类药物后胆固醇水平不能达标或不能耐受较大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视为合理选择。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严晓伟教授说,在临床上偶尔会碰到一些患者对他汀类药物耐受能力比较差,药物剂量稍微大一点患者就会出现肌肉症状,肌肉疼痛或者肌酶、肝酶升高。对这些患者,他汀类药物的剂量就不能用得很大,只能用小剂量,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因此不能很好达标。如果加上降固醇吸收抑制剂,就可以很好地达到抑制胆固醇的作用。另外,对小剂量他汀类药物也会产生反应的患者,可以单用降固醇吸收抑制剂,同样可以降低胆固醇,虽然下降的幅度不如他汀类药物明显,但是毕竟能够得到20%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尚需深入研究论证其对预后的影响
专家指出,由于降固醇吸收抑制剂临床应用时间尚短,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它对血脂参数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替代指标的影响,关于其治疗对临床预后影响的资料尚缺乏。正在进行中的SHARP研究以及IMPROVE-IT研究将为我们提供充分的有关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对临床终点事件影响的信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问世为血脂异常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手段。为促进并规范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合理应用,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会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制定并颁布此《共识》。《共识》回顾了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药理学特性和临床研究资料,并根据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提出了合理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指导建议,其全面而实用的内容将有助于推动临床医生进行规范化的调脂治疗。
《共识》建议可将降固醇吸收抑制剂用于以下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常规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者,可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经合理饮食控制后胆固醇水平仍不能达标且不适于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单药治疗;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混合型血脂异常患者,可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接受特殊治疗(如血浆置换疗法)无效或虽然有效但血脂仍未能达标的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可联合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在饮食控制基础上,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可用于纯合子型谷甾醇血症(或植物甾醇血症)患者的治疗。
随着人们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认识的加深,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防治手段也将不断完善。专家表示,《共识》的出台及推广将有效规范调脂治疗,促使临床医生了解并重视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进一步提升我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水平。但在目前,采取治疗型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合理的药物干预措施降低血胆固醇水平仍然是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最核心的内容。,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