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医中药常识
编号:12381995
特定穴
http://www.100md.com 2010年3月25日 细品国学
五腧穴,十二经原穴表,十五络穴表,十六郄穴表,十二背俞穴表,十二募穴表,八会穴表,八脉交会穴表,下合穴表,六阴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六阳经五输穴五行配属表,穴位
     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即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成“五腧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和“交会穴”等。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腧穴。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在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

    (一)五腧穴

    十二经在肘膝关节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腧”。

    well-spring-stream-river-sea

    有关记载首见于《灵枢 •九针十二原》:“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腧、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但并未指出具体穴名和部位。《灵枢•本输》则详细地阐明了各经井、荥、输、经、合各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唯独没有手少阴心经,其后《甲乙》才补充完备。

    古人把经气运行过程用自然界的水流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变化来形容,把五腧穴按井、荥、输、经、合的顺序,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喻作水流尚徽,萦迂未成大流,是经气流行的部位,即“所溜为荥”。“输”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喻作水流由小而大,由浅注深,是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即“所注为输”。“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喻作水流变大,畅通无阻,是经气正盛运行经过的部位,即“所行为经”。“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喻作江河水流汇入湖海,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即“所入为合”。

    五腧穴是常用要穴,为古今医家所重视。临床上如井穴可用于治疗神志昏迷;荥穴可用于治疗热病;输穴可用于治疗关节痛;经穴可用于治疗喘咳;合穴可用于治疗六腑病证等,就是《难经•六十八难》所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耳泄”的具体应用。另外,《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还有根据季节因时而刺的记载,如《难经•七十四难》指出:“春刺井,夏刺荥,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

    五腧穴又配属五行,《灵枢• 本枢》指出阴经的井穴属木,阳经的井穴属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58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