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艾叶
名称:艾叶
类别:止血药
拼音:AI YE
拉丁:Folium Artemisiae Argyi
别名:冰台、艾蒿、炙草、蕲艾
药用部位:叶
药材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形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 百拇医药
产地:湖北
采收加工:夏季花未开时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温;苦、辛;归肝、脾、肾经;小毒
功能主治: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或捣汁。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或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禁忌:阴虚血热者慎服。
, 百拇医药
来源: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
科属:菊科蒿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50~120厘米,被密茸毛,中部以上或仅上部有开展及斜升的花序枝,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长6~9厘米,宽4~8厘米,基部急狭,或渐狭成短或稍长的柄,或稍扩大而成托叶状;叶片羽状深裂或浅裂,侧裂片约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三裂,裂片边缘有齿,上面被蛛丝状毛,有白色密或疏腺点,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叶渐小,三裂或全缘,无梗。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长3毫米,直径2~3毫米,花后下倾;总苞卵形;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绵毛;花带红色,多数,外层雌性,内层两性。瘦果常几达1毫米,无毛。
, 百拇医药
生态环境:生荒地林缘。广布于东北部、北部、西部至南部。
【饮片】
名称:艾绒
饮片性状:为絮绒状。柔软,灰绿色,具艾叶香气。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炮制作用:本品散寒逐湿。外用烧灸。
, 百拇医药
名称:祁艾
饮片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炮制作用:生品擅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以祛寒燥湿力强,但其性燥,对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
名称:艾叶炭
饮片性状:为焦黑色,多卷曲,易破碎。
, 百拇医药
炮制方法:取净艾叶,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炒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炒炭后辛散之性大减,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增强温经止血的作用。
名称:艾叶
饮片性状: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炮制作用:生品擅于理气血,散风寒湿邪,以祛寒燥湿力强,但其性燥,对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叶类 > 艾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