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小蓟
名称:小蓟
类别:止血药
拼音:XIAO JI
拉丁:Herba Cirsii
别名:猫蓟、青刺蓟、刺蓟菜、刺儿菜、野红花、刺萝卜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本品茎呈圆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长5~30cm,直径0.2~0.5cm,表面灰绿色或带紫色,具纵棱及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互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3~12cm,宽0.5~3cm,全缘或微齿裂至羽状深裂,齿尖具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具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个或数个顶生,总苞钟状,苞片5~8层,黄绿色,花紫红色。气微,味微苦。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归经:凉;苦、甘;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肿。用于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0g(鲜品30-6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捣敷。
禁忌:脾胃虚寒者禁服。
来源:刺儿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科属:菊科蓟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具长匍匐根。茎直立,高约50厘米,稍被蛛丝状绵毛。基生叶花期枯萎;茎生叶互生,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2.5 厘米,两面均被株丝状绵毛,全缘或有波状疏锯齿,齿端钝而有刺,边缘具黄褐色伏生倒刺状牙齿,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或钝圆,无柄。雌雄异株,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或枝端;总苞钟状,苞片5裂,疏被绵毛,外列苞片极短,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顶端有刺,内列的呈披针状线形,较长,先端稍宽大,干膜质;花冠长达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2倍,雄蕊5,聚药,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细管状,长达2.8厘米,花冠管部较上部管檐长约4倍,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管之外。瘦果长椭圆形,无毛,冠毛羽毛状,淡褐色,在果熟时稍较花冠长或与之等长。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生长于路旁、沟岸、田间、荒丘、农田附近。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饮片】
名称:小蓟
饮片性状:为茎叶混合小段。绿褐色或带紫色,味微苦。
炮制方法:洗净,润软,切段,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小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