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金荞麦
名称:金荞麦
类别:清热药
拼音:JIN QIAO MAI
拉丁:Rhizoma Fagopyri Dibotryis
别名:赤地利、天荞麦、苦荞头、野荞麦
药用部位:根茎
药材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团块或圆柱状,常有瘤状分枝,顶端有的有茎残基,长3~15cm,直径1~4cm。表面棕褐色,有横向环节及纵皱纹,密布点状皮孔,并有凹陷的圆形根痕及残存须根。质坚硬,不易折断,斯面淡黄白色或淡棕红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色较深。气微,味微涩。
产地:陕西、江苏、江西、浙江
采收加工:冬季采挖。除去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凉;微辛、涩;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祛瘀。用于肺脓疡,麻疹肺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汁或磨汁涂敷。
来源: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 (D.Don) Hara
科属:蓼科荞麦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全体微被白色柔毛。主根粗大,呈结状,横走,红褐色,茎纤细,多分枝,具棱槽,淡绿微带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达9厘米,上部渐短,具白色短柔毛;叶片戟状三角形,长宽约相等;顶部叶长于宽,长7~10厘米,先端长渐尖或尾尖状,全缘或具微波,基部心脏戟形;顶端叶狭窄,无柄,基部抱茎;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脉上有白色细柔毛;托鞘抱茎。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总花梗长4~8厘米,具白色短柔毛;花被5;雄蕊8;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呈卵状三棱形,长约6~8毫米,先端具短尖头,红褐色。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生态环境:生于山区草坡、林边、土质疏松的阴湿处。亦常栽植于屋旁、沟边。分布我国中部、东部以至西南部。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金荞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