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苍耳子
名称:苍耳子
类别:解表药
拼音:CANG ER ZI
拉丁:Fructus Xanthii
别名:牛虱子、胡苍子、苍郎种、棉螳螂
药用部位:果实
药材性状:本品呈纺锤形或卵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黄绿色,全体有勾刺,顶端有2枚较粗的刺,分离或相连,基部有果梗痕。质硬而韧,横切面中央有纵隔膜,2室,各有1枚瘦果。瘦果略成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梗、叶等杂质。
性味归经:温;辛、苦;归肺经;有毒
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渊流涕,风疹瘙痒,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禁忌:虚性头痛、痹痛禁服。
来源:苍耳Xanthium sibiricum Patr.
科属:菊科苍耳属
形态描述:一年生草本,高达90厘米。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长4~9厘米,宽5~10厘米,基出三脉,两面被贴生的糙伏毛;叶柄长3~11厘米。雄头状花序球形,密生柔毛;雌头状花序椭圆形,内层总苞片结成囊状。成熟宾具瘦果的总苞变坚硬,绿色、淡黄色或红褐色,外面疏生具钩的总苞刺,苞刺长1~1.5毫米,喙长1.5~2.5毫米;瘦果2,倒卵形。
生态环境:生平原或低山丘陵。广布全国各地;朝鲜,日本,苏联,伊朗,印度也有。
【饮片】
名称:炒苍耳子
饮片性状:炒熟后呈深黄色,刺尖焦脆,易断,微有香气
炮制方法:取净苍耳子,用中火炒至焦黄色时取出,放凉,碾去刺,筛净。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本品有小毒,炒后能降低毒性,并易去刺和洁净药物。
名称:苍耳子
饮片性状:呈纺锤形或卵圆形。表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全体有钩刺。体轻质坚。破开后内有双仁,皮灰黑,肉白,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用碾串去刺,过筛去净碎末。。
炮制作用:使药物净洁,便于调剂和制剂。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果实类 > 苍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