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柴胡
名称:柴胡
类别:解表药
拼音:CHAI HU
拉丁:Radix Bupleuri
别名:柴草、北柴胡、红柴胡、硬柴胡、软柴胡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北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南柴胡: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 http://www.100md.com
栽培要点:宜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夹沙土或壤土种植为宜。盐碱地以及粘重排水不畅的地块不宜种植。用种子繁殖。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
产地:辽宁、甘肃、河北
采收加工:播种后2~3年采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地道沿革:原名茈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名医别录》云:“生弘农川谷及冤句。”《本草图经》云:“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坚硬,微有细线。叶似竹叶而稍紧小,亦有似斜蒿者,亦有似麦门冬叶而短者。七月开黄花,根淡赤色,似前胡而强。”《本草纲目》云:“北地所产者亦如前胡而软,今人谓之北柴胡是也,入药亦良,南土所产者不似前胡,正如蒿根,强硬不堪使用。其苗有如韭叶者、竹叶者,以竹叶者为胜。其如邪蒿者最下也。”《药物出产辨》云:“产湖北襄阳、郧阳各属、紫荆关,马山口等为上。”现今,北柴胡主产于河北、辽宁、河南等北部地区。南柴胡主产于湖北、四川、云南等地区。
, 百拇医药
性味归经:微寒;苦;归肝、胆经
功能主治:和表解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阴虚火旺者禁服。
来源: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 百拇医药
科属:伞形科柴胡属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30~60厘米;根长圆锥状,黄褐色,不分叉或下部稍分叉;茎单一或2~3丛生,基部密被红色纤维状叶基残留物,多回分枝,呈“之”字形弯曲。基生叶及茎下部叶有长柄,条形或窗条形,长6~16厘米,宽2~7毫米,顶端渐洒,具短芒,基部渐狭,有5~7条纵脉,具白色骨质边缘。复伞形花序多数,成疏松圆锥花序;总苞片1~3,针形,伞幅3~8,弧曲;小总苞片5,条状披针形,紧贴小伞;长2.5毫米,宽2毫米,棱粗钝凸出。
生态环境:生于干燥草原上。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
来源: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
科属:伞形科柴胡属
, 百拇医药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高45~85厘米;主根粗大,坚硬,有或无侧根;茎丛生或单生,实心,上部多分枝,稍成“之”字形弯曲。基生叶倒披针形或宽条状披针形,长3~11厘米,宽6~16毫米,有平行脉7~9条,下面具粉霜。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花梗细长,水平伸出;无总苞片或2~3,狭披针形;伞幅3~8,不等长;小总苞片5,披针形;花梗5~10;花鲜黄色。双悬果宽椭圆形,长3毫米,宽2毫米,稜狭翅状。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缘及灌丛中。性喜温暖、湿润环境,适应性较强。耐干旱,怕水涝;耐严寒。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湖北、四川。
, http://www.100md.com 【饮片】
名称:春柴胡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厚片。茎叶淡绿色而多卷曲皱缩。切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质硬而韧。气微香,味微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使药物洁净,便于调剂和制剂。生用疏散退热,疏肝升阳。
名称:北柴胡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厚片。外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切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质硬而韧。气微香,味微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及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作用:生用升散作用较强,多用于解表退热。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