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药材图谱 > 活血化瘀药
编号:12536545
活血化瘀药——骨碎补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18日 国医在线
    活血化瘀药——骨碎补

    名称:骨碎补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GU SUI BU

    拉丁:Rhizoma Drynariae

    别名:猴姜、石毛姜、过山龙、石良姜、毛生姜、鸡姜、毛姜、申姜

    药用部位:根茎
, http://www.100md.com
    药材性状:本品呈扁平长条状,多弯曲,有分枝,长5~15cm,宽1~1.5cm,宽0.2~0.5cm。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两侧及上表面均具凸起或凹下的圆形叶痕,少数有叶柄残基及须根残留。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黄色点状,排列成环。无臭,味淡、微涩。

    产地:浙江、湖北、广东 、陕西

    采收加工: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或再燎去茸毛(鳞片)。

    性味归经:温;苦;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用于肾虚腰痛,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外治斑秃,白癜风。
, 百拇医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2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敷;或浸酒搽。

    禁忌:阴虚内热者禁服。活血化瘀药——骨碎补

    来源:中华槲蕨Drynaria baronii (Christ) Diels

    科属:水龙骨科槲蕨属

    形态描述: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密被棕色有亮光的披针状钻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稀少,红棕色,无柄,矩圆披针形,长9~10厘米,宽4~9厘米,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长2~4.5厘米,宽约0.8~1.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下部裂片缩短,上面被毛,下面无毛;孢子叶绿色,具长柄,柄淡棕红色,有狭翅,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20~40厘米,宽6.5~13厘米,羽状深裂几达中轴,羽片14~25对,长圆形或广线状披针形,宽1~1.4厘米,先端钝圆或急尖,下部羽片缩短或成耳状,叶片两面均疏被短毛,叶脉显著联结成网状,有内藏细脉。孢子囊群圆形,直径约2.5毫米,黄棕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一行,无囊群盖。
, 百拇医药
    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地带的石上或树上。分布青海、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来源:槲蕨Drynaria fortunei (Kunze)J.Sm.

    科属:水龙骨科槲蕨属

    形态描述:附生草本,高20~40厘米。根状茎肉质粗壮,长而横走,密被棕黄色、线状凿形鳞片。叶二型,营养叶厚革质,红棕色或灰褐色,卵形,无柄,长5~6.5厘米,宽4~5.5厘米,边缘羽状浅裂,很象槲树叶;孢子叶绿色,具短柄,柄有翅,叶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0~37厘米,宽8~18.5厘米,羽状深裂,羽片6~15对,广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10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急尖或钝,边缘常有不规则的浅波状齿,基部2~3对羽片缩成耳状,两面均无毛,叶脉显著,细脉连成4~5行长方形网眼。孢子囊群圆形,黄褐色,在中脉两侧各排列成2~4行,每个长方形的叶脉网眼中着生1枚,无囊群盖。
, 百拇医药
    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山林石壁或墙上。分布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饮片】

    名称:炙骨碎补片

    饮片性状:呈扁圆状鼓气,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

    炮制方法:取骨碎补,用沙子,置热锅中,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烫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炮制作用:砂烫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叶,便于调剂和制剂。

, 百拇医药     名称:炙骨碎补块

    饮片性状:炙骨碎补块:呈扁圆状鼓气,质轻脆。表面棕褐色,断面淡棕褐色或淡棕色。

    炮制方法:取骨碎补,用沙子,置热锅中,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骨碎补块,不断翻动,烫至鼓起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炮制作用:砂烫后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叶,便于调剂和制剂。

    名称:骨碎补片

    饮片性状:呈扁条状或不规则片状。外表面密被深棕色至暗棕色的小鳞片,柔软如毛,经火燎者呈棕褐色或暗褐色。切面红棕色,维管束呈黄色点状,排列成环。体轻,质脆。无臭,味淡、微涩。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炮制作用:生品密被鳞叶,不易除净,且质硬而较韧,不利于煎煮或粉碎。

    ,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茎类 > 骨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