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药——益母草
名称:益母草
类别:活血化瘀药
拼音:YI MU CAO
拉丁:Herba Leonuri
别名:益母、茺蔚、坤草、益母蒿、月母草、红花益母草
药用部位: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茎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韧,断面中部有髓。叶片灰绿色,多皱缩、破碎,易脱落。轮伞花序腋生,小花淡紫色,花萼筒状,花冠二唇形。切断者长约2cm。
产地:全国各地均产
采收加工:夏季茎叶茂盛、花未开或初开时采割。晒干,或切段晒干。
性味归经:微寒;苦、辛;归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恶露不尽,水肿尿少;急性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草捣敷。
禁忌:阴虚血少、月经过多、寒滑泻利者及孕妇禁服。
来源: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
科属:唇形科益母草属
形态描述: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茎高30~120厘米,有倒向糙伏毛。茎下部叶轮廊卵形,掌状三裂,其上再分裂,中部叶通常三裂成矩圆形裂片,花序上的叶呈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全缘或具稀少牙齿,最小裂片宽在3毫米以上;叶柄长2~3厘米至近无柄。轮伞花序轮廓圆形,径2~2.5厘米,下有刺状小苞片;花萼筒状钟形,长6~8毫米,5脉,齿5,前2齿靠合;花冠粉红至淡紫红,长1~1.2厘米,花冠筒内有毛环,檐部二唇形,上唇外被柔毛,下唇3裂,中裂片倒心形。小坚果矩圆状三棱形。
生态环境:生多种生境,海拔高可达3400米。分布于全国各地;广布于亚、非、美三洲。
名称:益母草咀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短段状。茎呈方柱形,四面凹下成纵沟,表面灰绿色或黄绿色,体轻,质脆,断面中部有髓。轮伞花序,腋生。气微,味微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迅速洗净,切段,干燥。
炮制作用:生用活血调经,利尿消肿。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全草类 > 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