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吐药——常山
名称:常山
类别:涌吐药
拼音:CHANG SHAN
拉丁:Radix Dichroae
别名:互草、恒山、黄常山
药用部位:根
药材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长9~15cm,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外皮易剥落,剥落处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横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无臭,味苦。
产地:甘肃、陕西、四川
采收加工:栽培4年以上收获。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寒;苦、辛;归肺、心、肝经;毒
功能主治:涌吐痰涎,截疟。用于胸中痰饮,疟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禁忌:有催吐的副作用,量不宜过大,正气不足,久病体弱及孕妇慎用。
来源: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科属:虎儿草科黄常山属
形态描述:落叶灌木,高可达2米。茎枝圆形,有节,幼时被棕黄色短毛。叶对生,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长5~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幼时两面均疏被棕黄色短毛;叶柄长1~2厘米。伞房花序,着生于枝顶或上部的叶腋;花浅蓝色;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花萼管状,淡蓝色,长约4毫米,先端5~6齿,三角形,管外密被棕色短毛;花瓣5~6,蓝色,长圆状披针形或卵形,长约8毫米;雄蕊10~12,花丝长短不等,花药蓝色;雌蕊1,蓝色,子房半下位,1室,花柱4,柱头椭圆形。浆果圆形,径5~6毫米,蓝色,有宿存花萼和花柱。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态环境:生于林荫湿润山地,或栽培于林下。分布江西、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饮片】
名称:酒常山片
饮片性状:表面黄色,略有酒气。
炮制方法:取常山片,加黄酒拌匀,稍闷,待酒被吸尽后,用文火炒至微干,呈深黄色时,取出,晾凉。每常山片100kg,用黄酒20kg。
炮制作用:酒炙后可减少呕吐的副作用。
名称:常山片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的薄片。外皮棕黄色。切面黄白色,射线类白色,呈放射状。质坚硬。无臭,味苦。
炮制方法: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浸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炮制作用:生用有强烈的致呕作用。
,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根类 > 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