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医药
编号:12536444
看民族医学:孔雀故乡有傣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0日 国医在线
    看民族医学:孔雀故乡有傣医

    孔雀之乡——云南的西双版纳,被称为天然动植物的王国。在这儿,世代居住着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傣族。

    傣族人民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中,逐渐积累了他们独特的医疗经验。傣族医学认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四大生机”,即土、水、火、气。任何一个“生机”出现偏胜或不协调,均可使人致病。

    傣医治病多采用当地的药物。民间药方有用黄荆子叶治伤风咳嗽、风湿痛;用紫金龙根炖肉或泡酒内服治风湿、跌打劳伤;用马鞭草治感冒发烧、痢疾、肋间神经痛;用麻罕种子消积食胸隔痞满;用榼藤种子治高热抽搐不语、癫痫;用麻油调涂治疮疖。此外,傣族还有许多奇特有效的食疗方法在民间流传。
, http://www.100md.com
    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特殊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为了生存下来,发展和繁衍后代,造福于子孙,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医药遗产,具有传统的民族特色和医药知识。

    据《贝叶经》记载的史料说:早在2500多年前傣族就有了自己的医药。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土资源》第一节推断的时间来看:“当补腊萨哈”(橄榄时期),相当于前536年(距今2520年以前)傣族便有了民药。据我国《逸周书·王会解》的记载,傣族医药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的产生与印度医药学的发展和印度小乘佛教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从现在发掘的《戛牙三哈雅》一书产生的年代来看,佛主释加牟尼[佛历339-420年(公元前964-前884)]的同龄人,贴身警卫、秘书,也是释加牟尼的徒弟,在释加牟尼身边主管医药及其经书的阿仑达听,为了归纳整理一套有关傣族医药方面的医药学专著,曾数次向佛主释加牟尼跪拜请求,在得到释加牟尼的许可后,阿仑达根据纳腊达和戛古先塔(传说10万年以前和几万年以前)历代相传下来的经书《纳腊达俄》、《纳腊达叫》纳西达迭、《纳西达费》、《迭哈西腊》以及《三比打嘎》(三论经学说)的《苏点打》、《文乃》、《阿皮塔麻儿干比》等经书中记载的医药知识,摘录整理编成《戛牙三哈雅》一书。成书后,阿仑达听在一次盛会上再次向佛主释加牟尼跪拜致敬,并宣布说:“我们神圣、英明、伟大的佛主是天上的大师,文武学识各个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前人……”“今天我要向在坐的人们及佛教讲一下远古的历史所记载的纳腊达,经书中虽有所记述的医药知识,但不完整,有的尚未讲清楚。今天我要把人体的《戛牙三哈雅》更深更细地向所有的人们及佛教(指当时在场的人)讲清楚……”。据推测阿仑达听大约于佛历380年(公元前924年)写完这套有关傣医药的第一部专著。
, 百拇医药
    在傣族医药形成和发展史上,傣族医学文献中记录的内容十分广泛,各种经典描述有同有异,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傣族人民经过千百万年的艰苦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斗争,认识了人与自然、疾病的相互关系;通过“神农尝百草”的活动,懂得了对各种动植物服食的经验,并根据其复杂的味道,逐渐产生了理性认识,并给予分类命名;为了适应恶劣的气候环境,远古原始群的傣族先民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常把一些御寒,解暑,可预防疾病的动、植物的叶、皮用来做衣御寒,煎煮当茶饮,从而产生了保健知识,这一演变过程深深地植根于民众之中。

    二是吸收了一部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

    三是吸收并发展了古印度医学理论知识,通过南传上座部佛教作为传播媒介传入傣族社会。

    这三个方面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傣医药。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