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各地传统医学 > 民族医药 > 傣族 > 傣医药
编号:12536439
傣族医药学的主要内容
http://www.100md.com 2010年4月20日 国医在线
    傣族医药学的主要内容

    傣族传统医药学是祖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具有祖国医学的三大特点即整体观念。未病先治和辨病论治。其主要内容包括“人体解说”、“四塔”、“五蕴”理论,病因病理、疾病论治(主要是风病辨治)、“解药理论”、诊断方法、治病方法、制药法、方剂和药物等。

    1.“人体解说”

    主要论述人体生命的起源、组织结构及各脏器的生理功能,这一方面的内容主要记载于傣医经书《嘎山哈雅》、《档哈雅龙》(大医药书)等之中。这些书都论述了生命先天来源于父母所受,在男性体内存在着一种特殊物质叫“巴敌先体”,似马鹿毛尖蘸芝麻油星那么大(相当于精子),女性体内也存在着另一种特殊物质,称为“勒秧咪”,色赤而湿润,二者相合形成了生命,并论述了受精卵变为胎儿的过程。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科技水平的低下,不能似显微镜下那么直接观察受精卵的变化,但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傣医们通过长期观察以后推理出胎儿的变化。其以7天1个阶段,4个阶段28天推断来看与现代医学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基本相似,说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 http://www.100md.com
    2.“四塔”、“五蕴”理论是傣族医学理论的核心

    其内容主要来源于傣医实用经书《巴腊麻他坦》、《嘎牙山哈雅》、《档哈雅龙》等之中。书中详细论述了“四塔”、“五蕴”的功能及与之有关脏器的各种生理变化和病理表现。“四塔”、“五蕴”一词来源于佛经之中。

    傣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四大物质”,即风、火、水、土,傣语称为“四塔”,风可使万物长从可使万物熟,水可使万物润,土可使万物生,人体内也存在着类似的物质,因此借用“四塔”一词来形象地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辨治疾病,立法用方,并作为药物的分类。

    傣族医药学认为:人与自然界有着密切的关系,“四塔”是构成人体和自然界的4种重要物质元素,凡体内具有“动”的特征的皆由瓦约塔(风)所管(相当于中医气的功能),如说话、跳闹、哭笑、眨眼、各脏器的功能等。人体内共有六大类风,循行于人体的上下、左右、前后。
, 百拇医药
    在体内具有“热”的性质的为爹卓塔(火)所管(相当于中医先后天之火的功能),人体内具有四把“火”,即几纳给、温哈给、巴几给、几纳腊给。这4种火:

    (1)是饮食物化生气血滋养人体的火;

    (2)是人体的体温;

    (3)是生殖繁衍之火;

    (4)是抗衰防老、维持生命的火。

    这4种火充足人才健康不病,反之早衰、早死或多病体弱。在体内具有“湿”的性质的称为阿波塔哺(水),人体内的水有两种含义,广义的水包括血,狭义的水专指无色的液体,如涕、泪、尿、组织液等,水具有滋养肌体的作用。在人体内主管饮食物的受纳、腐熟、消化、排泄功能的称巴他尾塔铃(土)。傣族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四塔”之间必须保持相对的动态平衡和协调,同时还应与自然界的“四塔”也保持这种协调关系,才能健康不病,反之则生病。
, http://www.100md.com
    “五蕴”中“五”是五种,“蕴”有蕴藏之意。傣族医学认为,人体内除了“四塔”外还蕴藏另外5种元素,称为“五蕴”,傣语称为“夯塔档哈”,即色蕴、识蕴、受蕴、想蕴、行蕴。

    “色蕴”指人的可见的形体;

    “识蕴”指人对一切事物的认识和识别能力;

    “受蕴”指人的情感、知觉和人对冷、热、痛、痒各种刺激的反应和耐受性;

    “想蕴”指人的理性活动,概念活动,思维能力;

    “行蕴”指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内在变化,即从受精卵开始发育形成人体和人的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各种变化。

    “四塔”、“五蕴”二者相结合,构成了一个有形躯体,有思维能力,有生命活动的完整躯体。可以认为“四塔”是组成人体的物质元素,“五蕴”是构成人体的精神因素;二者先天禀受于父母,“四塔”先生,“五蕴”后长,相互平衡和协调,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它们随人的生命的产生而产生,随之结束而消失。傣族医学认为人体必须保持体内“四塔”、“五蕴”的相对平衡和协调,同时必须与自然界的“四塔”也保持平衡关系,人才能健康生活而不生病。
, 百拇医药
    3.“四塔”作为疾病的分类和立法用方

    傣族传统医学应用“四塔”(风、火、水、土)理论把复杂的疾病归纳为四大类,如风病,根据风的特性,傣医把具有“动”的特征的疾病,如癫狂、惊厥、抽搐、腹泻、咳嗽等均归以风病而论之。风病辨治是傣医的一大特色,并认为风可单独致病,也可夹它邪合而为病,因风所致的病有300多种。

    具有“热”的性质的归为火病。如高热咽喉红肿疼痛、肢体红肿疼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或成尿血、便血等为火过盛,若见畏寒怕冷生长缓慢,肢体冰凉、出冷汗等为火不足。

    凡体内出现消化不良、腹痛泻下、胃院胀满不思饮食肢体僵硬、四肢重着等归纳为土的病变。凡出现水肿、尿闭、肢体肿胀麻木的为水过盛。尿频、眼目于涩、口干舌燥、大便于结的为水不足,这类疾病皆归为水的病变。

    傣医把疾病分为“四大类”,按疾病的分类,立出了相应的治法,如不足的补之,过盛的清之、泻之。同时立出治疗疾病的大方,称为“雅塔”即“四塔方”,治疗四大类疾病。治疗因风致病的称为“雅塔拢”,由5种药物组成,因水致病的称为“雅塔哺”,由五种药物组成;因土致病的称为“雅塔铃”,由3种药物组成。这些都是相对固定的基础方,可随病症加减配伍其他的药物。立出“雅塔”的目的是用之来调整体内“四塔”(风、火、水、土)、“五蕴”(色、识、受、想、行)之平衡关系,使之恢复相对的平衡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 百拇医药
    4.作为药物的分类

    在2500多种傣药里,包括植物药和矿物药和动物药,其中植物药用得最多。大体分为四大类:

    (1)纯傣族药占50%;

    (2)傣、中医通用药占30%(包括南药);

    (3)各民族通用药占15%;

    (4)外来药占5%。

    外来药指随佛教传人的药物,主要为印度传统药,基督教传人的西方民族药,如西洋参,伊斯兰教传人的部分和东南亚传人的药物,如雅解嘎哈杆(缅甸帮根)、麻盖喝罕(缅茄)。傣族全族信仰佛教,少部分同时信仰“余所”(基督教),习俗也同基督教,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称为“帕西傣”即傣回族,习俗与回族相似,所以说傣族药实际上由四大部分组成,并相互为用。
, http://www.100md.com
    傣药按四大类疾病也分为四大类药物,即治风病、火病、水病、土病的药,又按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性。按气分为荒(香)、哦(臭)。香即芳香之药,如香茅草、通血香、麻罕、姜黄等。臭如艾叶、鱼腥草(帕蒿短)、青蒿。恶臭,如埋哈忍(屎臭树)、狗屁藤即鸡矢藤(嘿多吗)、芬听(阿魏)。一般来说香味之药有通气开味、清脑、醒神补益之功,人风、土塔。臭味之药人“四塔二行周身,通气血之道,消食积、理气胀、开窍醒神之功。按味分为8种,即宋(酸)、万(甜)、发(涩)、景(咸)、烘(苦)、闷(麻)、撇(辣)、章(淡)。酸味药有开味健胃、清火滋水、止咳作用,如柠檬汁(麻庄)、蛇藤(宋拜)等。甜味药有补益作用,补“四塔”,强身健体,润肤美容,延年益寿,如鸡血藤(嘿涛勒)、小百部(几龙囡)、蜜等。苦味药有清火解毒,止泻之功,如先勒(十大功劳)、麻三端(萝芙木)、咪火哇(山大黄)等。麻味药具有通气止痛之功,如野花椒、山豆根、大麻芋、大麻疙瘩等。涩味药具有收敛止泻、治疮之功,如抱勒(金花果)、哺罕泵(橄榄树皮)、哺果缅(移依树皮)、水杨柳树皮等。辣味药性热,补火通气血,如姜、辣椒、肉桂、沙干(青藤)等。味淡药具有利水化石、排毒之功,如哈累牛(野芦谷根)、淡竹叶、嘿介贯(盾翅藤)、车前草(芽英热)等。咸味药具有消肿止痛、软坚散结作用,如盐。味与性相关,一般酸苦之药性偏寒凉,麻辣之味偏温热,香甜味之药偏补,味淡之药性偏平,盐味之药偏温,涩味之药性偏凉,有的性平。上述简称为“五性”(寒、热、温、凉、平),“四气”即荒(香)、哦(臭),臭又包括“好”(腥臭)、“敏”(微臭)、“哦”(恶臭)。“八味”即酸、甜、苦、涩、咸、辣、麻、淡。这一内容零散地记载于各种傣医的《档哈雅龙》(大医药书)、《档哈雅囡》(小医药书)之中或以口述相传,如康朗仑、康朗腊、康朗香等的《档哈雅》中均有记载,我们将之归纳总结为“四气”、“五性”、“八味”。
, 百拇医药
    5.傣药的特殊分类法

    傣药多数为植物药,供药用的有乔木、灌木、藤本,也有房前屋后的小草。傣族植物药的分类,一般以植物的形态或气味来划分。主要分为“三硼”、“五黄”、“沙抱拢档四”、“莫哈档四”、“五宋”、“五山”、“王文”、“六纲”、“六涛”、“七景”、“七尖”、“八万”、“九嘎”、“十嘿”、“十三罕”、“二十二埋”、“三十六芽”、“十一听”、“五笼”、“二十喝”、“十七锅”、“四十二麻”、“十五帕”。“埋”指乔木一类植物,“芽”指长得高的草本类植物,“帕”指顺地匍匐类草本植物,“嘿”是藤本植物,“尖”、“景”都是指有其芳香味的药物,“宋”是带有酸味类的植物,“万”是带有甜味的植物,“烘”指苦味之药物,“法”指涩味之药,“撇”指辣味之药,“章”指味淡之药。

    6.用之立法组方

    在组方原则方面,大都根据疾病的性质立出“雅塔方”(如前所述)加减化裁,少则一味药(单方),多则几味或几十味,如除风大丸药“雅鲁龙”由30多味药组成,被收载于中国药典的传统经方“雅叫哈顿”(五宝药散)等。一般也按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不足的补之,多余的泻之,寒热混杂的寒热并用,视各种病邪的轻重所偏而有量多少差别。同时在资料整理过程中还发现有的方中动静相结合,寒热并用,康朗仑名老傣医指出,病情复杂,病邵大多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病用药原则上应以调平“四塔”为主,寒热并用,临床上很少见到纯热纯寒病,即便有也是少数,组方原则应为: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寒热并用,补泻相合,才能不致损伤“四塔”。如传统经方“雅朋勒”由姜黄、黄姜、小姜、水菖蒲、山乌龟等10多味药组成,方中大多为姜科性热之药,而山乌龟味苦性凉,在方中起两个作用,苦寒之性能抑制其他药物的“热”之副作用,同时又有止痛之功;又如“雅拉”中有水菖蒲和山乌龟相配的多个药物组成,但二药寒热、动静相配,菖蒲性热而主动,山乌龟性凉而主静,老傣医康朗仑指出动静相配,使之安神镇静而不过,醒后轻松自如,菖蒲按中医应用为醒神开窍作用,傣医用抑制山乌龟苦寒伤胃之副作用,如醒后肢软头昏之痹,故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寒热相配不伤“四塔”。总之配伍原则应为:‘寒热并用,动静结合,温补泻下”,主辅相配以平“四塔”。
, http://www.100md.com
    傣药的剂型有14种:

    (l)“鲁”即丸剂(糊丸、蜜丸、水叠丸、糖丸)。

    (2)“朋”即散剂分为煮散剂、水泡剂和干散剂3种,煮后服用的称煮散剂,开水冲服的称干散剂,水泡剂,用开水冲泡10-30分钟称为水泡剂。还有的研为细粉开水浸泡或芝麻油调匀外探患处,也可用干粉直接撒于患处。

    (3)“劳雅”即药酒,有内服和外用之分,内服的用好酒泡后服之,外用的用75%、95%等不同浓度的酒精浸泡后外擦患处。

    (4)“雅妞”即膏药,把鲜药汁浸泡多日的药水或把药物直接加水煮后去渣,浓缩成青状,如康朗仑老傣医自制的“雅妞——唉习火”(咳喘祛痰膏,用柠檬加红糖或蜜、川楝嫩叶等多种药物配伍而制取的膏药)。

    (5)“雅咪”即片剂,其加工方法为:将药物碾细加旱莲汁、蜜糖或其他药汁拌匀成糊状,或取药物煎煮去渣,浓缩成膏状,平摊在竹芭上晒至半干用刀子切成小块状晾干备用。有的用竹筒子按片子大小选择、加根轴心,把散粉装人简内,再用竹心通下去即成圆形小片。
, 百拇医药
    (6)“雅哺”(水剂)、“雅南满”(油剂)、“雅芬”(磨剂)、“雅档”(煎剂)。

    (7)“雅果温”(热敷剂),其加工方法为:以原料干品加工成粉,用水或酒精调匀,或将鲜品捣烂,用芭蕉叶包好焐火,包于患处,主要用于治疗跌打损伤、胃痛、风湿痛。

    (8)“雅果嘎”冷敷剂,其加工方法为:以原药干品加工成细粉,然后用水或酒精调匀,或以鲜品揭碎后包敷患处,主要用于外伤止血、消炎、消肿,治疗疮疡。

    (9)汁剂,其加工方法为:将原鲜药捣烂取汁,外用或内服。如:用鲜芒果树浆兑温开水饮服,可治失音症。

    (10)药物膳食剂,其加工方法为:按照一定配方将原药放在猪肉猪肝或鸟兽、家禽、鱼肉内剁碎,做膳食服用,多用于治疗贫血、神经衰弱、头昏、头痛、全身无力等虚弱症。

    (11)烟熏剂,其加工方法为:用烟熏驱赶病邪,预防瘟疫和其他传染病。如:用松毛烟熏房内外可防治小儿荨麻疹。
, 百拇医药
    (12)驱避剂,傣族聚居区雨量充沛,空气潮湿,杂草丛生。夏秋季节蚊、虫、蛇较多,故傣族人民在夏秋季节常用药草做驱避剂,或栽种药草驱避虫蛇。如栽金凤花可以避蛇,裁香茅草可避蚊虫。

    (13)佩挂剂,其加工方法为:将药缝在小布包里,挂在颈上或身上,以防病毒和瘟疫。如小儿佩挂阿魏,可防疳积,消化不良。妇女佩挂麝香,可避孕。

    (14)熏洗剂,又叫沐浴剂,其加工方法为:按其所需配方将药物煎水去渣后作熏洗剂或熏蒸剂,傣族人民称为洗药水澡,主要用以治疗风湿病、皮肤病,如全身性或下肢水肿、小儿麻疹、水痘等,有10多个剂型。这些剂型我们将之继承下来,并在保持傣医特色不变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制药新技术研制生产了临床上常用的50多个品种、10多个剂型,与原剂型相似,但制取方法、工艺质量等方面均按国家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逐渐以新药研究的要求研制,临床所用这些药品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 百拇医药
    7.在治疗方法方面也应用傣医的“四塔”理论作为指导

    即按病情所需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相配合,收到满意疗效。古老而悠久的傣族传统医学文献中,记载了傣医的诊疗治病经验、理论、药物知识和传统的特色疗法,但都散在地混杂于对某个病的治疗之中。通过多年的资料收集,召开傣医学术研讨会,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史料,从而总结了傣医的十大传统疗法:

    (1)“暖雅”(睡药疗法)。

    傣医按病情不同配备相应的鲜品或干品傣药,切碎加水或酒炒热平摊在睡药床上,让患者直接睡在药上,加盖被褥,使药物之余热透周身,以达开汗孔发汗、通血道活气血、除风湿止疼痛之功。用以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风湿病等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患病日久,体质较差不能接受“烘雅”(熏蒸疗法)的患者。

    (2)“烘雅”(熏蒸疗法)。
, http://www.100md.com
    即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加人熏蒸锅内,应用药物的蒸气熏蒸躯体。传统的方法把配好之药物倒人锅内加水煎煮,产生药汽,并在锅上加上竹排放上小凳子,让患者坐于凳上,全身用毯子蒙严不透气,借药物之蒸汽熏蒸躯体以达治病之目的。这种方法目前在农村仍然使用。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已改变了这种使用方法,引人现代熏蒸设备——熏蒸机,既保持了傣医特色,又体现了现代新科技的优点,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卫生性,扩大了应用范围。熏蒸疗法其功效为:发汗排毒、消脂减肥、除风止痛、疏通气血之道、改善全身供血、解除疲劳。可以用之治疗中风偏瘫后遗症、老年性痴呆症、风湿麻木、肢体酸痛、肥胖病、皮疹、麻疹不透或麻疹后清肤排毒,酒后迅速排酒毒,妇女产后病或产后保健熏蒸、排毒养颜。傣族的传统习俗,妇女产后每周熏蒸或药浴一次,连续使用一个月,可预防产后病的发生,或加速乳汁的分泌。因此,熏蒸疗法既有保健作用,又有治病效果。

    (3)“阿雅”(洗药疗法)。

    适宜治疗前述各种疾病,即按病情或身体所需,配备相应的傣药煎煮取水,待温度适宜浸泡擦洗周身。
, 百拇医药
    (4)“沙雅”(刺药疗法)。

    按病情所需先用药水、药酒、药汁或药油边涂擦边用梅花针刺患处,使之发红而不破皮为度,用以治疗风湿麻木、肢体疼痛、外伤瘀血或硬皮病。

    (5)“哺雅”(坐药疗法)。

    按病情所需配备相应的鲜品或于品傣药,加猪油或淘米水炒热待温,让患者直接坐于药上。用以治疗脱肛、脱宫或局部皮肤湿疹、疗疖等病症。

    (6)“咱雅”(擦药疗法)。

    选用药酒或药汁、药水涂擦全身或疼痛部位,如高热不退,取旱莲草汁加酒涂擦周身或两侧部、腋、胯部、手足心、前额等处可达退热之目的。风湿性关节炎,可擦疼痛部位,边涂擦边揉使之发红发热为止。

    (7)“闭”即按揉疼痛部位相当于中医推拿按摩疗法。
, 百拇医药
    (8)“秧郎拥”(踩背疗法)。

    (9)“拨郎多”(捶敲疗法)。

    用木槌(用木棍捆上布使之成为圆形)或拳头轻重适宜的捶敲疼痛部位。

    (10)放血拔罐疗法。

    如肢体胀痛、外伤瘀血、高热、毒蛇、毒虫咬伤等,用针刺破皮肤后放血,或应用火罐或水罐拔于患处,可达除风排毒、通血止痛之目的。

    8.在诊断辨治疾病方面,应用“四塔”来将之分为“四大类疾病”

    傣医的诊法有四种称为尼该档细,即短赴害(望诊),聋反赴害(听诊、闻诊),探赴害(问诊),敢赴害(摸诊)——摸脉、摸体表显露之部位和疼痛部位,关于“四诊”的具体内容在《傣医诊断学》中有详述,本书已编撰完稿,并通过省级专家鉴定待出版。对于疾病的辨治,见《傣医风病条辨译注》一书,该书已整理完毕,准备出版。

    综上所述,傣族传统医学起源于2500多年以前,它是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而得。它的发展与佛教学、中原中医药学以及东南亚地区民族传统医药学、印度医药学、现代医药学等相关。其内容包括“傣医基础理论”、“疾病论治”、“风病辨治”、“诊法”、“治病方法”、制药方法、药学、方剂学。傣族医药学理论的核心是“四塔、五蕴理论”和“解药理论”(将在下面傣族医学特点中论述),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