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炷隔物灸法——隔附子灸
隔附子灸,隔物灸法之 一。此法的应用首见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削附子令如棋子厚、正着肿上,以少唾湿附子,艾灸附子,令热彻以诸痈肿牢坚。”古人在灸治时,附子多选用成熟者加以炮制后使用,且常以酽酢(指味汁浓厚的醋)或童便浸过。如唐·王焘的《外台秘要》载崔氏疗耳聋、牙关急不得开方:“取八角附子二枚,酽酢渍之二宿,令润彻,削一头纳耳中,灸十四壮,令气通耳中即差。”清·顾世澄的《疡医大全》提到:“用附子制过者,以童便浸透,切作二、三分厚,安疮上,着艾灸之。”以治疮久成瘘。除用附子片灸外,古人还采用将附子研末制成附子饼进行灸疗。如明·薛已《外科发挥》记载,治疮口不收敛者“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为饼,置疮口处,将艾壮于饼上灸之。每日数次,但令微热,勿令痛”。明·汪机《外科理例》说得更为明确:“附子为末,唾津和为饼,如三钱厚,安疮上,以艾炷灸之。”,清代《串雅外编》等对隔附子灸亦有载述。
现代隔附子灸在临床上未作常规隔物灸法,早期多为个案观察,近来已逐步进行较大样本的验证,发现隔附子灸对不少急难之症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还观察到,隔附子灸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有人在报道,用附子饼灸引起局部皮肤瘙痒或起红疹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0~77岁。皮肤反应部位以躯干为多,四肢次之。33例全系采用大小约6×6cm、厚约6mm的大药饼。施灸中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口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四肢微麻等类似乌头硷中毒症状。一般都发生于连续施灸时间长,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医者较患者症状明显,这也许与当时所处的体位,吸进烟气的浓度及不同体质有关,但停灸后症状大多可逐渐缓解乃至消失。附子属乌头类药物,故推测其毒性可能主要由乌头硷类生物硷引起。乌头硷的致死量为3~4毫g,人口服乌头硷0.2mg即致中毒。据测试附子在18℃以上的环境中乌头硷的毒性作用占优势。, http://www.100md.com
现代隔附子灸在临床上未作常规隔物灸法,早期多为个案观察,近来已逐步进行较大样本的验证,发现隔附子灸对不少急难之症有一定的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上还观察到,隔附子灸如使用不当可造成中毒。有人在报道,用附子饼灸引起局部皮肤瘙痒或起红疹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20~77岁。皮肤反应部位以躯干为多,四肢次之。33例全系采用大小约6×6cm、厚约6mm的大药饼。施灸中出现有不同程度的头昏乏力。口唇鼻痒、咽痛、胸闷、恶心、腹痛、四肢微麻等类似乌头硷中毒症状。一般都发生于连续施灸时间长,室内不通风的环境下医者较患者症状明显,这也许与当时所处的体位,吸进烟气的浓度及不同体质有关,但停灸后症状大多可逐渐缓解乃至消失。附子属乌头类药物,故推测其毒性可能主要由乌头硷类生物硷引起。乌头硷的致死量为3~4毫g,人口服乌头硷0.2mg即致中毒。据测试附子在18℃以上的环境中乌头硷的毒性作用占优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