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杏苑杂谈
编号:11911506
中医要担起科普重任(热论中医(8))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22日 《生命时报》 2010.06.22
     养生讲座令人耳热心动,养生书籍让人眼花缭乱。透过被媒体广泛关注的养生乱象,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学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非中医专家讲中医,而真正的中医专家呢,却没有声音。那些非中医专家非但误导受众,而且坏了中医名声。那么,中医大家为什么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以正视听?

    受传统文化影响,大多数中医专家恪守中国文人那种不事张扬、内敛含蓄的为人处世原则,一直信奉“医隐于民、药藏于乡”,认为“好酒不怕巷子深”,宣传意识不强。很多中医专家不愿加入到中医科普的行列,甚至担心因做科普被烘干了、炒煳了。结果,内行不说,外行乱说,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中医科普乱象。

    中医科普的乱象,折射出长期以来医疗卫生领域“重医疗、轻预防”的倾向。一直以来,医疗腿长、预防腿短,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即使在古代,中医知识的科普也是如此。名医扁鹊认为他的医术不如两个哥哥:大哥最好,医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未觉其病已除去病根;二哥次之,医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刚显已药到病除;他最差,医在病情已很严重之时,不仅病人痛苦,且下大力才得病除。所谓“上工医未病之病,中工医欲起之病,下工医已病之病”。这则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不到位。

    真正的中医科普专家不受青睐,还和商业资本运作有关。在目前的全民养生热潮中,某些策划公司寻找的是那些敢说、能说、甚至胡说、容易造成轰动的“专家”,以实现他们“造神”赚钱的目的。虽然他们所讲内容与中医理论不符,但是有娱乐效果、有收视率、有关注度、有市场。真正的专家尊重科学,但很难造成轰动,逐利的商业资本不会去找真正的专家。

    不正本则无以清源。中医药知识推广的对象是广大百姓,要用最浅显通俗的现代语言,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知识展示给受众,才能起到科学普及的作用。中医药知识推广工作,不是随便哪一个人就能轻松做到的,一定要真正的中医名师大家才能胜任。

    当然,中医科普光靠专家个人是不够的,国家应该从体制上、资金上予以推动。目前,中医晋级只看论文发表多少,对科普工作不作考核、不提要求,医生们没有科普热情。因此,职称评定方法应有所改变,并鼓励专业人士去做科普工作。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建立专项的中医科普基金,成立权威的专家团,以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避免老百姓被“歪理邪说”蒙蔽。

    我们也希望,真正的中医名家站出来,承担起弘扬科学的社会责任,发出中医自己的声音来。这不仅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广大人民健康水平提升的需要。▲(作者为《人民日报》社编辑)

    编后:到本期止,“热论中医”栏目就告一段落了。从中西医的差别,到好中医不打神秘招牌;从中医将来还会不会号脉的担忧,到中医要担起科普重任的呼吁,《生命时报》期待在养生乱象的当下,更多真正的中医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排除杂音、拨乱反正,给百姓提供正确的科普保健知识。这,才是百姓最欢迎的中医。, http://www.100md.com(王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