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382208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http://www.100md.com 2010年8月28日 健康教育志愿者行动队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Sometimes cure ;Usually help; Alwayscomfort.)

    (一)

    最近对这句话深有体会:“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是一位美国医生的行医格言,医生不是神仙,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完美的科学,这句话朴实的道出了医学的局限和无奈。面对疾病和死神,医术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医生有时能做到的仅仅剩下安慰而已,如果连安慰都做不到,那将是生命的悲哀。

    近来医院里出了很多纠纷,我们科室也不例外,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医疗秩序,面对患者的纠缠、蛮横,甚至无理取闹,做医生的只有忍耐、愤懑,泪往心里流,人格受到侮辱的同时,感觉身心疲惫,心力交瘁。

    于是又想起了这句特鲁多医生的名言,如果患者能理解医学的局限性,还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吗?那么怎样才能让患病者理解呢?我想这应该是医者的工作了,不是每个患者都是无知的,只要你的沟通到位,实事求是的说明情况,争取理解,大多数人还是通情达理的。
, 百拇医药
    前几天去省里开会,一位老专家做了一场医学人文演讲,感受颇深。他提出目前的医疗环境,“弄清楚得病的是什么人比弄清楚一个人得了什么病更重要”,同时也提到目前有几种医生的行为有悖于人文精神,一是吓唬病人,夸大病情,要抓紧治疗,否在后果严重等,其根本是利益驱动,不是看病,是看病人的钱袋;另一种情况是夸大自己的能力,我是专家、教授,没有治不了的病等,结果是病没看好,招来纠纷,无法收场;还有一种情况是不学无术,基本知识弄不清楚,浑浑噩噩,招摇撞骗,既像商人又像政客。医生群里,这几种人谁敢说少见

    《中庸》里有“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作为医生,多一点人文素养,多一点中庸之道,常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精神提高自己的专业,加强自身修养,达到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本性,何愁医患关系的坚冰不能打破?......

    (二)
, 百拇医药
    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段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至今仍熠熠闪光。

    对于这句铭言,有人说它总括了医学之功,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也有人说,它告诉人们,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治愈,更多的是帮助、安慰;还有人说,它向医生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

    医学是面向人而生的,是为了呵护人的健康、解除人的种种不适而产生的一种专门的学问。就本质言之,医学是为了人、为着人的。过去,医学所要救助的目标一直是生病的个体,而非人类这个物种。这句铭言就是对医学所起作用的真实写照,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医学,揭示了医学的真谛。时至今日,很多医务人员仍在践行着这句铭言,表达着医学对生命的挂牵。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既神圣,又质朴。治愈、帮助、安慰,对于医学和医生来说,是沉甸甸的6个字!
, 百拇医药
    “去治愈”需要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积累。“治愈”是“有时”的,不是无限的,这里的分寸把握很精细。医学不能治愈一切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而患者也不要盲目相信医学的“本事”,对医学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就算治愈了,医生也应该客观地评估其成效。事实上,绝大多数医生都追求精湛的技术水平,试图做一个真正能“治愈”的人。这也是医学的人文性使然。

    给病人以援助,是医学的经常性行为,也是医学的繁重任务,其社会意义大大超过了“治愈”。技术之外,医生常常要用温情去帮助病人。从古至今,一切医学技术都是对身处困境的人的帮助。医学的作用只是帮助而已,不必渲染夸大其“神奇”。通过医学的帮助,人们才能够找回健康、保持健康、传承健康。

    安慰,是一种人性的传递,是在平等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安慰也是医学的一种责任,它饱含着深深的情感,决不能敷衍了事。如何学会安慰病人,坚持经常安慰病人,是一个大课题,很见功力!

    可以说,这句铭言明确了医学是饱含人文精神的科学。抽去医学的人文性,就抛弃了医学的本质属性。,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