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63427
年轻小白领慎重进行网上自诊
http://www.100md.com 2010年9月1日 北京青年报
     编辑说话

    如今由于各种原因,一些人生病后不是立即去医院就诊,而是按照网上提供的治疗方法自我医治,这种方法被称为“网上自诊”。专家提醒,“网上自诊”看似给当事人提供了方便,但其带来的误诊多、维权难等隐患却常常令患者得不偿失。

    ■看病难看病贵和恐病症

    促使网上自诊受热捧

    如今,很多网民习惯了“无所不用其搜”,凡事先在网络上搜搜,不少年轻网民一旦出现头疼脑热,首选不是去医院就诊,而是使用搜索引擎进行网上自诊。

    网上自诊的风靡反映出一些患者对时下医疗现状不满的无奈。去医院看病,上班族首先要请假,去了医院还得排队挂号、排队检查、排队交费和拿药。看一次病,少则半天,多则几天。耗时费精力不说,而真正面对医生,往往只有几分钟。而在网上自诊,只需敲敲键盘、轻点鼠标,页面打开,不但有多位医生提供即时诊断服务,而且是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在网上,一般自诊一族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初步把病诊断了,多位医生提供的诊断意见对他们的治疗有参考帮助。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院就医医生可能会开“大处方”导致“高价药”。通常情况下,相同的药,医院的价格比市面上药店的贵,这也造成了年轻小白领一族更加倾向于网上自诊。如果能够通过网上自诊确定病情后,自己去药店买药(只要不是处方药)治病,就能省下不少钱。因此认为,网上自诊可能会冒点风险,但实惠。
, http://www.100md.com
    不少人身体不舒服,喜欢上网查病因,这其实是都市人常见的恐病症。比如心理上的疾病,也依赖网络,在网上做心理测试等。恐病症的表现有两种:一是讳疾忌医,担心去医院检查出大病,所以就网上查查,觉得是一般毛病就自我安慰;二是成天觉得自己有毛病,而且问题还严重,然后就去网上搜索来印证自己的判断,终日惶惶不安。另一些患者怕去医院看病泄露了自己生病的隐私,特别是性病等传染病患者,因此选择网上自诊。

    ■网上自诊

    三种不良后果让人担忧

    轻病重断、自己吓自己。某商场营业员小李,早上一起床便感觉脸上异常难受,急忙跑到镜子前一看,原本嫩白的脸蛋,竟肿得像变异的红萝卜,布满一片片的红斑,异常难看。马上要到上班时间,她只得戴了个大墨镜,匆匆赶到单位。坐在办公室,她不敢把墨镜取掉,害怕同事嘲笑,便打开电脑,把自己的症状输入网站,先在网上自我诊断。按照症状一对照,她吓得差点瘫在电脑前,天啊,她的症状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差无几。惊恐之下,她把“患”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消息打电话告诉了老公。那天包括双方父母、娃儿在内,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哭哭啼啼,她还要交代后事。小李说,她随后请了一个月的假,整天在家看照片,给娃儿和家人做饭,想着后事等等。直到前晚,丈夫一再追问,是否核实清楚,她才不好意思地说,是自己在网上查看的结果。第二天夫妻二人来到市医院皮肤科。经过验血等检查,医生说只是很普通的接触性皮炎。
, 百拇医药
    重病轻断、越拖越严重。半个月前,张艳感到肚子周围不舒服,便上网自查病情。一瞧,便判断是一般的炎症,就花几十元在药店买了药,边吃药边擦洗患处。过了一周,疼痛不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有时疼得连站起都难受。家人让她去医院检查,她却反驳:在网上查了,是小毛病,没事儿。最后家人把她强行送到市医院妇科门诊室,医生一检查,原来是宫颈炎,比一般炎症严重,原因是没有及时治疗,拖延了治疗时间,加重了病情。

    误诊多,维权难。患者与网上医生不能面对面进行交流,不能准确判断病症。一旦判断有误,就有可能对患者的治疗造成延误,误诊率偏高。另外,网上有很多医学知识都不是权威医疗机构提供的。正规医生诊病,离不开四类资料:病史、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一些较复杂的病症,仅靠症状描述无法辨别。一些小毛病可能隐藏着重大的疾病,这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医学检查才能确认。正常情况下,医生在没有见到病人之前是不允许开处方药的,如果患者在管理不严格的药店买到了处方药,一旦用错了将会很危险。网络判断病症,基本属于“隔空猜物”。每一种疾病会同时表现出多种症状,每一种症状又可能为多种疾病所共有。有时症状是一种假象,有时医生当面诊断还能误诊,更别提不见病人的网络了。
, 百拇医药
    此外,“网上自诊”在维权上也存在不小的风险。医院就医,患者和医生之间形成的是一种合同法律关系,国家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治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规范医疗行为,但网上诊断这种属于边缘的诊断方式,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医生资质无法核实。一旦出现问题,患者将无法找到网上医生,责任很难追究,相关部门也无法对具体的诊疗行为进行调查取证。最终患者将陷入维权无门的尴尬境地,而医院就医在这些方面显然要安全可靠得多。

    ■网上自诊作参考

    看病还得去医院

    去医院之前,先到网上查查,可以增加自己对病情的了解。比如,你要是打球扭到脚了,上网一查就会有很多好心人告诉你怎么处理,这些都是大家的经验之谈,有些确实很有效。求医前先来个网络看病就是先给自己上个医学课,以便就医时能够更好地和医生对话。每次去医院,自己还没弄明白咋回事就出来了。由于时间关系,很多医生也不能讲得那么细,所以患者有必要对病情先有一点了解,这样有利于和医生交流。至于网上自诊的结果,只可作为参考。
, 百拇医药
    通过网络查阅疾病信息确实很方便,但是这些信息当中存在很多错误,特别是一些个人贴到上面去的帖子,可靠性更差。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个体化特征比较强,往往同样一种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包括药量大小等等。因此,患者一定要摒除“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疗思维,发现患病最好能及时与专业医生沟通,及时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要周密细致,并及时调整诊疗方案,这就要求患者和医生之间有直接的接触和互动,这是仅仅通过网络联系所无法做到的。另外,在一些非法的医疗网站,任何人都可以注册成为会员,以“医生”的身份在网上“应诊”,这些网站,为游医药贩大开方便之门,患者对此更应加以小心。

    网络拥有强大的信息,能提供许多方便,但这样一个免费的信息场,里面“龙蛇混杂”,许多信息的科学性、合理性、真实性等,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些并不是很可靠的信息,却会给人一种心理暗示。对于网络,不仅要学会选择性地接受,更要学会选择性地拒绝,不能只根据网络上提供的一些信息,或一种可能性,就照此执行。毕竟网上信息的不全面,会造成严重后果。与其会有更大的伤害,还不如一开始就上医院。如果不进行专业的治疗,轻症可能恶化成严重病症。与此同时,一些患者则错把一般小病自诊为重病,造成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因此,提醒喜欢上网自诊的市民,不管大小毛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后才能确诊。

    ■文/常怡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