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2458180
健康讲座必须“健康”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日 医药经济报
     来论

    金大妈最近经常参加一些免费的健康讲座,而且得到一份免费的午餐。为此,她老人家感到很高兴。然而,金大妈的家人却高兴不起来。原来,金大妈参加免费健康讲座后,都会捧回一大堆“药品”。而这些“药品”,根本没有“药准字号”批准文号,都是一些保健食品或者一般食品,根本谈不上疗效。据金大妈说,这些“药品”是在参加健康讲座后,“专家”专门推荐的,很多老人都买了。

    其实,像金大妈这样参加所谓的免费健康讲座者为数不少,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人。如今一些商家(当中就包括药店)为了推销自家产品,想出了健康讲座“为民服务”的门道。这些免费讲座专门把目光瞄准老人,因为老年人普遍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认知和反应比较迟钝,容易在商家“花好稻好”的胡乱吹嘘下上当受骗,而免费健康讲座中穿着白大褂的“专家”,实际上是专门推销产品的企业推销员。他们利用老人求医心切的特点,煞有介事地为老人“检查”身体,然后对“症”卖“药”,使很多老人成为冤大头。

    看到这种现象,笔者不由得想起美国的健康讲座是名副其实的,只办讲座不卖药。据了解,美国的健康讲座由专业医疗组织、慈善机构、健康组织等举办,内容涉及疾病预防、食品安全等与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老人、孩子、男人、女人,都能找到感兴趣的话题。讲座地点可在社区活动中心,也可以在医院会议室、礼堂等。很多医疗组织把推广社区健康知识作为重要任务,他们会主动联系社区提出讲座要求,但不会推销药品和保健品。一旦有听众投诉其卖药或保健品等,组织讲座的团体就会受到严格调查,有问题的团体会被收回资助,甚至勒令停止活动。

    因此,笔者在想,如果出于便民之需,药店或药店联合上游厂家开办一些健康讲座本无可厚非,不过,讲座本身必须“健康”,绝不能掺杂功利因素。否则,不但受骗的顾客将远离你,监管的利剑早晚也会落下来。, http://www.100md.com(文 邬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