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共患病——身边不经意的危机
河南信阳等地出现的因蜱虫叮咬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致人死亡事件,再次拉响了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的警笛。提及此类疾病总令人感觉既耳熟又陌生:熟悉的是诸如“非典”、狂犬病、禽流感、疯牛病等频频出现在我们身边;陌生的是人们对诸如此类疾病具体是如何传播的、染上又会有哪些表现,以及如何去简单有效地预防这些疾病等问题,多半一知半解。
所谓人畜共患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认定,是指“人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又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可以引起这类疾病的病原体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等。就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200多种人畜共患病而言,其中与宠物犬猫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就有70多种。目前许多家庭都有宠物,也正是由于人们长期与小动物过于亲密地接触,使得目前部分人畜共患病的发病有着上升趋势。
人畜共患病是如何传播的?
, http://www.100md.com
人畜共患疾病常见的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经呼吸道传播
人和动物呼吸道表面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当呼出气流强度较大时,比如咳嗽、嚎叫等,病原体可随同黏液或渗出物的小液滴而喷出体外,并以飞沫或气溶胶的形式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当人和动物吸气时,就可能把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吸入体内而受到感染,这就是所谓的经呼吸道传播。
常见的相关人畜共患病有SARS疫情、禽流感等。就禽流感而言,它是一种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其传染源主要是鸡、鸭等禽类,我们如果直接接触受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H5N1病毒,都会受到感染。受其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而受其感染的人们往往也会表现出相应的一些症状。
【症状】人感染禽流感后,其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或伴有39℃以上的高热。但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往往病程较短,恢复较快,且不留后遗症。只有少数患者特别是年龄较大、治疗过迟的患者,病情会迅速发展成进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等多种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就拿1997年香港禽流感流行而言,当时据统计资料显示,18例确诊患者中死亡例数为6例,即死亡率为33.3%。
, 百拇医药
【对策】
(1)远离家禽的分泌物,尽量避免触摸活的鸡、鸭等家禽及鸟类。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应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或使用抽气扇保持空气流通。
(3)保持地面、天花板、家具及墙壁清洁,确保排水道去水顺畅。
(4)吃家禽和禽鸟蛋要煮熟、煮透。
(5)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
经皮肤接触传播
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皮肤接触传播,可以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如被狂犬病犬咬伤;间接的则是被猫、狗舔或抓伤而继发感染等。
, http://www.100md.com
家中饲养宠物的朋友往往深有感触,无论是日常饲养过程中,还是和它们玩耍或给它们洗澡时,往往一不留神就会被其“亲密接触”一下。就以狂犬病而言,有些人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狂犬病只有被狗咬了才会得病。其实狂犬病是一种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很敏感,犬只是中等易感动物,而很多野生动物都可能带有这种病毒,如蝙蝠就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而在我国,虽然此病最初是由疯狗引起的,但目前感染该病毒的猫也成为了重要的传染源。
【症状】动物如果感染了狂犬病毒,潜伏期一般为2~8周。在发病初期,动物往往表现为抑郁,常躲在暗处不愿接近人或不听呼唤;发病后期则表现为狂燥,咬人、畜及自身,流口水,怕水等。随着病程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四肢麻痹,卧地不起,最终因呼吸麻痹或全身衰竭而死亡。人如果不小心被发病的动物咬了,往往会出现一系列的神经系统症状,如低热、厌食、头痛、身上痛、疲倦乏力、不安和紧张。严重者如流感样。有些人还会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多数病人有显著的兴奋表现,对触觉、视觉或听觉刺激过敏,但对局部痛觉的反应降低,并有恐水症。
, 百拇医药
狂犬病的死亡率很高,几乎是100%,目前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所以只能以防为主。
【对策】特别提醒生活中饲养宠物的朋友们,应及时给犬猫注射狂犬病疫苗,时刻注意观察宠物的表现,如果有出现上述症状,要注意宠物是否已患上了狂犬病。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经消化道传播
所谓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指食入各种受感染的动物组织、肉类或昆虫,以及病原体从患者和动物排出后,污染了食物、水和土壤,又进入人的消化道而感染。如之前广州曾发生的因进食福寿螺而引发的管圆线虫病事件。我们身边常见的旋毛虫病亦通过消化道传播,生活中以猫的带虫率为最高,其次是狗。而人们往往因不知不觉食入含有旋毛虫包囊蚴虫的猪肉、狗肉等或接触含有囊蚴虫的新鲜粪便而被感染。据研究表明,人类对本病较为敏感,只要每公斤体重吞食5条活虫体就可致死。
, http://www.100md.com
【症状】患病初期往往出现发热、无精神、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后来则会由于虫囊寄生在肌肉中而出现肌肉酸痛,行走、咀嚼、吞咽、呼吸发生困难,面部及眼睑发肿等症状,最终往往因为厌食消瘦而导致死亡。对于该病目前大多采取服用或注射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有一定疗效。
【对策】严把“病从口入”关是有效预防此类疾病传染的措施之一,有时候一味地在“吃”上求新求变,往往得不偿失。另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有些不法商贩把猫肉冒充兔肉、羊肉进行销售,在此也要特别提醒切勿贪图一时便宜而拿自己的健康铤而走险。
经节肢动物传播
所谓的节肢动物,有些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如蚊子、蚂蚁、苍蝇、蟑螂、尘螨、跳蚤、虱子等等。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一种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的人畜共患病。近期我国河南等地出现的被蜱虫叮咬后多名重症患者死亡事件,亦属此类传播途径。据权威期刊文献报道,该病先于1990年在美国发现,国内首见于2006年,但因蜱虫一般生活在气候湿润的丘陵地带,故其传播有典型地域性。高危人群为蜱虫疫源地的居民、劳动者和旅行者,但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及分泌物的医务人员、陪护者和屠宰场工作人员如不注意防护,均可感染发病。
, http://www.100md.com
一旦发现蜱虫附着在身体上,不能立即用手强拔或将其捏碎,因为蜱虫体上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在受到刺激后,蜱虫会越发往体内钻,并加大剂量地释放蜱虫唾液,并且生拉硬拽容易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正确的方法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虽然目前对于蜱传疾病的具体致病病原体尚未最后确定,但大家也不必过分恐慌,据国外报道其病死率低于1%。且随着天气转冷,虫媒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将自然呈下降趋势。因为只要通过降低和蜱虫接触的机会同时如果感觉发烧情况立即就医,就能够在预防和治疗上得以控制。
【症状】其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早期症状类似感冒,但热度较高且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较少、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全身酸痛无力、食欲不振等。
【对策】避免蜱虫叮咬是有效防护手段之一。建议外出游玩时,尽量穿紧口、光滑的长袖衣裤,避免在野外长时间坐卧;在草坪遛狗离开时,应仔细检查爱犬,勿将蜱虫带回家中。对疑似病例应及时就诊,接受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首选强力霉素,慎用激素,注意隔离和防护,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五科主任、主任医师;专家门诊时间:总院周二全天;浦东分院周五上午), 百拇医药(沈克平)
参见: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