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新书评介
编号:11960725
大剂量治危重症的新篇章 ——读仝小林教授《重剂起沉疴》有感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1月24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3420期
     古人云:“中医不传之秘在药量。”说明掌握剂量的重要性,剂量对方剂而言影响尤甚。然而当今中医方药剂量应用的现状,可用“迷、惑、乱、轻”来形容。迷:经方剂量传承认识不一,正误难辨;惑:中医剂量论述散落于大量古今文献之中,临床缺乏剂量理论的指导;乱:临床剂量应用不尽一致,随意性较大;轻:药典及教科书一般以1两=3g换算经方剂量,临床医师多循此法。

    正当此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教授及其同道编著的《重剂起沉疴》,于探索剂量的艰难征程中开启中医药大剂量用药治疗疑难危重症的新篇章,实为还原经方本源剂量的承前启后之作。2009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仝小林教授承担了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更将方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推向了高潮。他和同道们历经两年时间撰写成的《重剂起沉疴》正是他们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心血成果。

    展卷细读,收益颇多。恢复经方本源剂量,于承古中发扬,令人耳目一新。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是对经方本源剂量的探索以及重剂应用策略。中篇是仝小林教授三十年来应用重剂治疗疑难重症的临床实践。下篇是古今医家重剂用药经验的集萃。
, http://www.100md.com
    上篇以详实的考证论述了经方大剂量的必要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并提出了至关重要的大剂量应用范围,“我们提倡的经方大剂量,是针对特定的病情——急、危、重症,特定的阶段——急性发作,使用大剂量来遏制病势、控制病情、迅速起效,中病即减,如按原剂量的1/2~1/4递减,中病即止。随后改用丸散调理,所谓合理用药在病情,大小剂量两相宜;拿捏七寸撼雄狮,一举攻下急危症。”强调大剂量,并非忽视小剂量对缓证轻证的纠偏作用,反对无视病情一概加大剂量,这在临床上是非常客观和可贵的。正如吴咸中院士序中所言,“大小剂量相宜,这是编著者强调的另一重要观点,也是一个医生走向成熟的标志。 ”

    中篇收录的38种药味的近百个病历,其中不乏川草乌、十枣汤这样大毒之品,或是历代认为“用量不过钱”的细辛,或是众人皆道“苦寒败胃”的黄连。仝小林教授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大剂出击,力专效宏,取效甚捷。猪苓、茯苓各120g治疗顽固性心衰,制川草乌各60g治疗糖尿病重症周围神经痛, 120g王不留行治疗垂体瘤并发乳房增大,90g黄连治疗糖尿病难降性高血糖,150g酸枣仁治疗长年失眠……大多迅速起效,之后减量再服,症状消失,病情稳定,且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王永炎院士评价道:“数则验案证实:对多法不效的疑难重症,看似已是山穷水尽之时,增大剂量却有生还希望,反收奇功。”收录病案病情之危重,辨证之精准,用药剂量之大,煎煮之细心,读来不得不慨然而叹中医绝不是只能治疗未病及慢性病的慢郎中,对于目前西医占据优势的急危重疑难之症,中医中药同样甚至更加取效迅捷,使中医药同行信心倍增。
, 百拇医药
    大剂量用药向来不乏同道,上自内难,下至明清近代,群贤咸至。书中收载药味丰富,医案、医论兼收,好似一次古今同场的学术讨论会,不少名家也提出自己的观点,仔细推敲使人受益匪浅。

    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欣然为该书题字道:“中华文化复兴中医要走在前,祝贺仝小林教授《重剂起沉疴》出版”。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为该书题字:“源于中医,衷中参西,继承发展,回归中医”。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也是中药量效关系的关注者与实践者,他推荐该书:“今仝小林教授组织同事学生编写的《重剂起沉疴》,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临床验证,颇多心悟创新之言,而无空泛不实之辞。此书精心编选,容古纳今,杏林耆宿,群贤毕至,共聚一堂,和盘托出。因此提倡大剂量,不是凭空臆测,而是有线索可循。诚不可多得之佳作,振兴中医学术之宏篇,深得吾心,厥功伟矣!”吴咸中院士指出“ 研究用量抓住了正确运用经方的要点”,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方研究过程“可以概括为溯本求源,抓住要害,这是思维、逻辑的成功,是决断的胜利。”王永炎院士认为该书“充实了重剂起沉疴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做出了有现实意义、有力度的工作”。, 百拇医药(肖小河 解放军第302医院)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重剂应用